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洁 《东南亚研究》2008,103(1):67-72
美国对菲律宾南部摩洛人的殖民统治对当代摩洛的分离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和深刻的影响.美国的殖民统治是逐渐演变和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美国利用摩洛大督们对地方权力的控制和影响,实施其统治.大督们也依靠美国殖民政府,加强其自身对当地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选择合作还是对抗,是由菲律宾殖民地政治形势的变动和大督们自身实力的消长变化决定的.有时候合作与对抗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美国殖民统治最终实现了行政上北部天主教地区和南部穆斯林地区的整合,但没有消除西班牙时期留下的北部天主教徒和南部摩洛人之间的偏见和敌对,为后来摩洛人的分离主义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功 《美国研究》2003,17(4):81-97
194 6 - 195 4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 ,出于东亚冷战和加强欧洲合作的双重需要 ,美国对印度支那的政策不断进行调整 ,从开始的所谓“中立”逐渐转向对法国的全面支持 ,不仅为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提供了大量经济、军事援助 ,而且愈来愈表现出欲在该地区取代法国的倾向。美国对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所奉行的政策产生了严重后果 ,它为日后美国更深地陷入越战泥潭铺平了道路 ,特别是这一时期美国决策者提出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更是危害深远。  相似文献   

3.
舒全智 《东南亚研究》2023,(1):1-22+154
二战结束后的五年(1945—1949)是老挝反殖民运动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老挝反殖民运动经历了伊沙拉运动和巴特寮革命两个阶段。前者主导了早期的抗法斗争,但因内外交困而最终失败;后者在伊沙拉运动末期兴起,开启了反殖民运动的新模式。老挝反殖民运动从伊沙拉运动到巴特寮革命的转折反映了地区局势的冷战化趋势,塑造了战后老挝政治的框架。本文依托法国殖民档案、印支共文件和越南官方史料,试图厘清老挝反殖民运动的兴衰转型,进而揭示困扰战后老挝政治的根源,窥探东南亚冷战的源起。  相似文献   

4.
战后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運动空前的高涨,从根本上动摇了荷兰帝国主义的殖民統治。美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向荷兰殖民当局提供了大量的軍火和物资,帮助它对印度尼西亚人民进行血腥的鎮压。当印度尼西亚人民英勇抗战,荷兰殖民者无力继續进行殖民战争的时候,美国便对印度尼西亚政府施加威胁和利誘,廹使它簽訂了奴役性的圓桌会議協定:同时又打着“援助”的旗幟,在帮助印度尼西亚“恢复和发展經济”的  相似文献   

5.
去年五月间,在英国的策划下,马来亚联合邦總理拉赫曼提出了一个所謂“马来西亚联邦”計划。这个計划企图把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沙捞越和文莱这五个地区拼凑为一个總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總人口約有1千余万的“马来西亚联邦”。其主要目的是企图建立反共基地,压制民族独立運动和加强殖民統治。但应当看到,英马双方亦各有打算,英国想通过这个计划,利用拉赫曼反动政权来鎮压新马和北婆罗洲、沙捞越、文莱三邦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運动,继續保持英国的殖民利益,并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剥削,抵抗美国势力的渗入;而馬來亚統治集团则想通过这个计划来达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提高其在东南亚的地位,加紧对这些地区人民的統治和掠夺,并有排挤华人經济文化的企图。 由于近年来美国势力在这些地区作别有用心的扩展,拉赫曼也不时有投靠美国的表現,这又不免引起了英国的团团疑虑。因此,英马双方目前在筹组“马来西亚联邦”的时间、步驟和方法上还有分歧。但应着重指出,“马来西亚联邦”計划是个反动阴謀,所以,现在正遭到新马和北婆三邦人民及华人的反对。 本期特将有关材料特别是把“马来西亚团结咨询委员会”所发表的备忘錄彙编成“马来西亚联邦”問題专輯,以供讀者参(?)。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暹罗与周边地区存在三种典型的地区秩序,分别是朝贡体系、曼陀罗体系和殖民体系.三种体系以曼陀罗体系为中心,相互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在19世纪前期,曼谷王朝为了重建曼陀罗体系,加入并充分利用朝贡体系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并谨慎地抵制西方将自身纳入殖民体系的企图.从五六十年代起,由于获利减少以及殖民体系的渗透,朝贡体系最早被挤出暹罗的历史舞台.随后殖民体系与曼陀罗体系发生激烈碰撞,殖民体系不断损害暹罗的主导国地位和蚕食其朝贡国,最终瓦解了曼陀罗体系.曼陀罗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朝贡国领土的争夺,也为现代泰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1948年6月16日,三名欧籍种植园经理在马来亚北霹雳地区被杀,马来亚殖民当局宣布马来亚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两天后,"紧急状态"覆盖马来亚全境.马来亚殖民当局在宣布"紧急状态"时并没有同时宣布应由哪个政治组织对事态负责.直到7月19日,英国内阁才批准英国驻东南亚首席专员宣布马来亚共产党为非法组织.英国内阁在做出取缔马共的决策时并未掌握马共涉及谋杀事件的确凿证据,对马来亚事态的性质也缺乏把握.  相似文献   

8.
近代殖民主义,其深刻的社会影响至今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可见,殖民经济政策的遗产是当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落后与不发达的重要根源之一。 印度支那地区始终是战后世界政治热点之一,其社会发展水平的落后,以及许多矛盾与冲突的根源都可追溯到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政策。弄清法国的印度支那殖民经济政策和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天印度支那三国的发展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柬埔寨和越南的南、北、中部先后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或保护领。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地时期,与殖民宗主国法国的矛盾成为影响越柬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为殖民压迫和掠夺的共同受害者,越柬两国的关系便不再是独立的封建国家之间的交往,而是受制于同一殖民宗主国的两个附属国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相互影响。因此,把握法国这个时期在印支地区以至整个远东的扩张意图,以及在这一战略意图指导下对越柬两国所推行的不同的殖民统治政策是考察与研究此段越柬关系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亚东”不同于“东亚”.从“亚东”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台湾政治历史中的消逝,可以看出冷战期间台湾解殖渐行渐弱的过程.当前去殖民学术中流行一种为了解殖而实行的“策略性本质主义”,鼓励底层刻意采纳某一种具有本质性的身分,作为动员抵抗的话语策略,然而这反而会巩固殖民与被殖民的二分视角,进而迫使底层依赖被殖民意识来维系自我认识.我们主张必须对解殖进行再理论化,将解殖话语及其实践视为一项关系性的建构,以化解本质性的二分及所导致的对被殖民身分的反复强调.因而,透过亚东话语在台湾的消逝,可以证实冷战造成的地缘安全话语已经取代解殖.亚东话语之失落,间接揭露了台湾解殖难以为继的困境.冷战的进行关乎美国透过围堵政策划分世界之知识建构,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东亚话语对亚东话语的替代.亚东话语所投射的,是一种地缘文化的视角,而东亚话语则意谓着地缘战略意图.后者承继“大东亚共荣圈”,恰恰是日本在二战前及战时用来支持殖民主义与军事扩张的话语.  相似文献   

11.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作为法国在北美洲东北部唯一的海外领土,对于法国的国际政策与全球战略具有独特价值。法国对北美洲的殖民历史在这一群岛特殊地位的形成中具有基础性作用。16世纪起,法国人在北美的渔业活动奠定了群岛的人口构成与文化基调,此后百余年间的法英争霸形塑了北美政治格局,更强化了群岛的法国政治属性。到20世纪,法国因群岛权利先后同美国、加拿大发生争端,近代殖民史成为其诉诸的重要依据。时至今日,法国拓殖历史仍是影响群岛现实价值的主要力量。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的发展历程表明:早期殖民历史是决定法国海外领土现状的一项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于2011年7月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美国军控政策与地区安全形势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宇航  相似文献   

13.
续第5期)(二)美国统治时期(1898—1946年)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标榜“民治”、“法治”,消除了此前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华人的横征暴敛,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随时施加威胁的现象,因而华人不再遭受西治时期的法定的任意掠夺和种种限制[27]。他们在群岛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和介绍一批稀见的环南海原始文献,包括档案记录、调查报告、书信、游记等一手观察和资料汇编,所涉包括域外势力进入环南海地区、环南海航海记录和大型调查报告、印尼群岛及荷兰殖民时期史料、西班牙统治下的菲律宾、暹罗史地和外交文献、中南半岛王国史事和法国势力介入等,本文意在体察近代以来五百年间环南海地区各强权和势力纵横捭阖、沉浮兴衰的历史。在当代"一带一路"展开的大背景下,继承几百年来西方对环南海地区的涉入和调研遗产,吸收其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摒弃殖民视角的偏见,排除东方学的干扰,去芜取精,势在必行。鉴于环南海地区研究的问题及当前南海研究泛政治化的局限,唯有基于坚实的富有纵深感和层次感的文献记录,基于各方多样性材料的交错分析,打通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对环南海地区的认知和动态演变才能有更切实的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5.
日俄战争为日本在东北实施舆论操纵、殖民文化、经济统治创造了机遇、提供了土壤。《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吹起了日本向东北实施殖民统治的舆论号角,将日本对东北的殖民文化渗透在舆论宣传上推向了极致。战争的胜利为该报赖以生存的环境注入了活力,为其长期的发展、存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加快加大日本在该地区舆论导向步伐的同时,也加快了东北沦为殖民地的进程,更为日后日本对东北实施武力入侵、经济掠夺赢得话语权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声援保障。  相似文献   

16.
1964年,法国摆脱了其殖民历史,从此能将注意力转向世界其余地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大国,但当时尚不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它很不了解。此外,它与原来的盟友、邻国苏联的关系亦已开始疏远。六十年代初期,中  相似文献   

17.
著述巡礼     
《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王晓德著,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全书共60万字。本书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本书是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过去16年间发表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历史研究》等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共40余篇。本书除总序、自序外,正文五编,内容涉及文化观念对美国外交的影响、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美国大众文化扩张与全球“美国化”、威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美国与拉美关系史。文章对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务实主义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新教伦理与英属北美殖民商业精神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系“南开史学家论…  相似文献   

18.
苏联对华政策的主旨 二次大战结束前后,远东的国际关系和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日本侵略势力在远东的消失,英法等列强殖民势力在亚洲的削弱,远东成了战后迅速崛起的两个大国——美国和苏联激烈争夺的场所。象把欧洲分成西欧和东欧、分别成为美苏的势力范围一样,通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对外扩张,其亚洲殖民地菲律宾成为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最大的海外实践基地.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旨在通过综合性规划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发展问题.而在菲律宾,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重构政治空间,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以殖民宗主国美国为模板的菲律宾现代国家.丹尼尔·H.伯纳姆和威廉·帕森斯等美国规划师不但重塑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公共空间,还将美国的城市美化模式推广到群岛各地.他们将现代性和美式民主制度的特性提炼成直观的空间表达方式,试图向菲律宾民众展示美国民主改革和菲律宾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构建殖民者认可的菲律宾现代国家、将国家统治扩展到整个菲律宾群岛并整合菲律宾经济,从而引导菲律宾走上美国设计的"现代化"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朱芹 《当代韩国》2011,(3):63-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时值东方朝贡体系与西方殖民体系冲突的风口浪尖,日本在多次挑战朝贡体系中心(唐、明)失败之后,于清末时期借助殖民体系的理念再次向朝贡体系发起进攻,最终打败清政府将朝鲜变成它的殖民地,此后日本不仅彻底摧毁了朝贡体系,还试图在东亚建立以它为轴心的殖民体系。在此背景下,李承晚及其领导的政府组织依赖美国,希望通过亲美外交来争取美国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对抗日本和给予半岛独立。李承晚寄生于他国且通过外交而非武装斗争来呼求他国赐予国家独立的外交模式和独立思想属于依附外交与外交独立论的范畴。所谓依附外交即弱小国家在使用通信、说服、交涉、谈判甚至战争等多种方式对外行使主权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时,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或意志自主地维护国家利益及实施对外政策,而不得不靠依附于他国和部分地让渡国家利益来处理国家关系的一种外交模式。由于这一外交主体的非独立性或寄生性,其外交政策及其体现出的外交思想染有鲜明的依附性色彩,因此,本文将之界定为依附外交,该概念的理论基础来自依附论中对依附的界定。而李承晚的依附外交主要体现出依附与独立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依附,后果则是韩国通过依附式独立方式走向独立式依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