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同时也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概括了审美认识的重要特征。诗人对宇宙人生的观照,是直觉的,审美的,既需“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间词话·六十》)在这种观照中,主体与客体产生情感的交流,“物我一体”、“意与境浑”,形成意境。意境来自审美认识,是形象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方鹏  刘艳 《学习月刊》2013,(6):23-24
《荀子·不苟》:"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  相似文献   

3.
伯乐的高足九方皋,自称相中了一匹千里马,却对马的毛色、雌雄说得驴唇不对马嘴。有人对伯乐说:九方皋徒有虚名,不辨马之骊黄牝牡,还有什么资格相马?伯乐则说,这正说明九方皋是一个相马行家。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众人问其故,伯乐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其实,伯乐所说的何止是相马的“天机”,对领导者选人用人也极  相似文献   

4.
谭好哲 《理论学刊》2014,(4):117-122,128
文艺理论研究应该增强问题意识、具有问题性,而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问题性有其生成的基点和动力源泉,这就是时代生活及其客观需求,问题性的建构因而也就有着难以超脱和不容忽视的时代维度。具有问题导向的现实理论建构要想真正恢复文艺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需要研究者明确自己对于时代的态度,从一定的学术立场出发确立和建构起自己与时代生活之间实际性的精神关系,还必须找到进入现实、实现对时代的精神掌握的具体理论路径。理论态度主要解决的是一个为什么要从事理论研究,为什么要把理论研究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问题,涉及理论研究的功能和意义;理论路径则主要解决怎样开展理论研究,一生的事业如何去做,涉及理论研究的方式和手段。理论路径包括对时代生活及其问题入乎其内的观察、体验、分析、认知和出乎其外的学理提升、观念创化两个方面的功夫,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上帝降雨     
佛教说,人间是非是有层次的:有绝对的是非,党同伐异,誓不两立;有相对的是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还有一个层次,没有是非,超越是非。老祖父看两小孙子争糖果,心中只有怜爱,只有关心,谁是谁非并不重要。文学大师一直教我"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自己的心分裂成多块,分给你笔下的每一个人。我听见了,不相信。佛法教人观照世界,居高临下,冤亲平等,原告也好,被告也好,赢家也好,输家也好,都是因果循环生死流转的众生,  相似文献   

6.
君子慎独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对此,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君之所为。”即在  相似文献   

7.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和历史经验对治国理政、以史为鉴的作用,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他特别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历史与事实。"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格局中,如何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尊史》一文中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他在这里阐述了一个发人深  相似文献   

9.
<正>荀子:推崇"五经"的儒者第一个提出五经备天地万物之道荀子推崇五经。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他认为,学者从学为士到学为圣人,只学习五经就够用了,因为五经已经包含了天地之间的学问。所谓"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毕"是"尽"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学问尽在这里了。这是从学问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11.
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打好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关键战役,要统筹抓好就业扶贫、扶贫扶志等各项工作,实施人才和科技扶贫计划,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在培训农民、技术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泽辉。  相似文献   

12.
师德在河陇①,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②。性沉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③,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④,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09,(5):67-68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第十章)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  相似文献   

15.
常存“慎独”之心王广尧所谓“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能够谨慎不苟,遵守道德法规,不干任何坏事。《札记·中庸》中说:“道者也,不可须大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6.
谈慎独     
正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之时,能够反躬自省、谨慎不苟,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迷,不为名利所累,"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慎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看重的修身之道。《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亦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守身如玉的正人君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工作和生活常有个努力的目标、标准或参照,古代思想家一脉相承地主张"师乎其上"。《易经》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后人对"师乎其上"的思想又有很多发挥,使其内涵更加丰富,现在理解和运用起来也有很多发展,值得仔细品味。"师乎其上"首先是做人的原  相似文献   

18.
正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19.
正【引用】"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  相似文献   

20.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契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道德主要是一种自律性道德。从儒家伦理思想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契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慎独”精神,对于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儒家“慎独”精神的现实道德价值“慎独”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境界,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大学》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