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酒家,早茶市刚开始不久,门前熙熙攘攘。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犹犹豫豫地走进富丽堂皇的大厅。身穿绿色旗袍的迎宾小姐走过来,满脸笑容地招呼。老人低声说:“我要去旧时的‘关帝厅’。”迎宾小姐微微一笑,把他带进了“碧梧厅”。服务员马上迎上来,恭敬地拉椅让座,接着送来香淳的名茶,轻声地介绍各种食品……推小车送点心的服务员又把老人选中的点心送到桌上……“真是太好了!以前什么都要自己动手,现在太舒服了。才花了几元,还胜过旧时的西关少爷西关小姐啊!”广州曾经有一句俗话:“有钱  相似文献   

2.
以数字加上个“甫”字替路、巷命名,那大概属于广州西关一带的特产。有心人希望弄清楚西关到底有多少“甫”,殊不料一数到“十八甫”就卡壳了。为何没有“十九甫”?其中缘由,原来得从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那一天说起。话说清兵大举南下,在广州城一带屡遭抗清民军的顽强抵抗,一些清军的头目也被抗清志士杀死。攻入广州后,一部分百姓抵抗情绪甚为激烈,不肯降服,不肯“薙发”(剃去前半截头发),清统帅恼羞成怒,竟丧心病狂地下令屠城。史载,当时被清兵杀死者达几十万,一部分百姓躲藏在六脉渠之下,而当时又遇大雨,被水淹死或逃走时因互相践踏而死的又有数千人,真  相似文献   

3.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马上就要迎接它的两周年纪念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杂志社收到了大量的信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大部分朋友在关心广州的市政建设,也有许多朋友关心着开放改革中的许多新人新事。一九八七年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八七年第一封建议信,信上日期是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可能,这是八六年最后一个加入“假市长”行列中的人了吧。这位广州港口机械制造厂的谢宝桂朋友提出:设立“广州市集资建天桥办公室”,统一领导、统筹安排集资建人行天桥的规划,等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市民积极争当“假市长”,外地的同志也不甘落后,纷纷为广州提了许多建议,这之中,有辽宁的中学生,河南的乡干部,大西北的工人等等,我们向这些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一九八七年里,许多“假市长”正在思考着如何去继任,更多的读者朋友也在试探着迈进“假市长”  相似文献   

4.
拂晓,几个妇女提着大桶小桶的水艰难地从夜色中走出来,喘气声,溅水声,碰撞声响成一片。拐了几个弯之后,她们跨进了一个黑洞洞的大门,再蹬上几十个梯级。“唉——总算到了。”有人无力地放下水桶,长长地嘘了口气。这是每天凌晨都在广州西关乐贤坊33号出现的一幕。这栋楼从八二年住进了十三户令人尊敬的教师之后,这幕镜头就一直映到今天。人们跑到厨房拧开水龙头,水流开始有筷子般粗细,然而几秒以后便变作了“过桥米线”,最后,竟变成了古代计时的滴漏——隔若干秒,滴下一滴,又  相似文献   

5.
这是广州西关一间老式房子的客厅,20多平方米的屋子,没有窗户,家具也已经陈旧得仿佛与这个时代脱了节。这间屋子一点也没有我心目中“教室”的影子。谭显浩先生是一位78岁的老人,矮小瘦弱,背也微微驼了,他也没有一点我心目中“教育家”的形象。然而,就是这个老人,就在这间屋  相似文献   

6.
1 偶然路过广州西关的镇安路,被一所装饰华丽的门市部吸引,踏进门,一屋晶莹闪烁的灯具令人眼花缭乱,恍如置身在“天方夜谭”的意境里。细细看来,一盏皇宫大吊灯富丽堂皇,一盏古色古香的庭园灯雍容华贵;新珠落地灯充满温馨;西班牙蜡烛灯小巧典雅。还有螺旋式S型楼梯灯的奇巧;兰花飞顶吸  相似文献   

7.
阿婆豪言     
广州的酒楼食肆遍布全城,门前几乎都少不了报纸档。卖报纸的多是阿伯阿婆。 我每天上班,都途经西关旧城区一条酒楼较多的路段,最喜欢在一个阿婆的报摊流连。我成了阿婆的熟客,有时没有零钱,可以赊帐,经常可免费匆匆“瞄”多份报纸,又可以挑挑拣拣才买,4角钱一份报纸也可“优惠”至3角钱……  相似文献   

8.
11月18日在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幕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最好玩的作品应当是话剧《珠三角枭雄传》了。这个看似只具备校园戏剧表演水平的作品完全用粤语演出,康有为、木子美、城市拾荒者、砍手党、城管、小老板、二奶、女工、走鬼、卖鱼佬等等“珠三角枭雄”在一个集合了发廊、烧烤摊、士多店、西关大屋、凉茶铺、茶餐厅、欧式建筑等诸多珠三角符号性意象的舞台上闹作一团。  相似文献   

9.
这位现任“聚宝”海鲜酒家董事长的香港人,在建国40周年之际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我的事业在这里1987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莫庆智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位于广州繁华地段北京路的江苏馆吃晚饭。一进门,莫庆智就惊奇地发现,这家酒楼出奇的冷清,稀稀落落几个客人,大部分位子空着,而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杉木栏路读者陈志红来信说:去年10月在贵刊上读到北冥撰写的《广州赛马风云再起》,我很兴奋。老实说,居住在广州西关老城区的我,当时要不是接触到这一篇文章,还不知道赛马活动已在广州热起来了呢!当然了,后来我又在电视上见到广州马会向教育基金捐款的镜头。但我总觉得,广州赛马至今与广大市民还是贴得不太紧。同样是为公益事业募集资金,“自选数”社会福利奖券就能做到家喻户晓。我走出家门,随便往哪个方向走都能很快找到一个“自选数”投注站。因此,我想请见多识广的北冥先生(小姐?)继续撰文给我一个答案,请问:广州马何时能冲出马场? 编者说:本刊作者北冥很乐意接受你的点题,下面,就是她多次进出谭村马场之后寻到的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体改研究会总干事童大林非常关心广东的改革工作,几乎每年都要到广东来一次。去年底至今年1月9日,他又走访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其间对广州市的改革工作发表了几点看法。请到广州看市场童大林说:“广州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很成功的一点就是搞活了两个市场,一个是消费品市场,一个是劳务市场。我对广州的市场一直感兴赵,我多次向外国朋友和经济学家介绍说:你们要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请亲身到广州看看市场。“广州的消费品市场很繁荣稳  相似文献   

12.
“168××××”,拿起电话,按下这个号码,你就会听到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对你说:“您好,欢迎您收听……”服务电话,悄悄沟通了四面八方。广州出现“咸湿”电话? 1993年1月的一天,广州一位记者从朋友口中获知一个传闻:广州出现一个“咸湿”(色情)电话,只要你打通一个电话,便可以听到一些有关“性”的内容。记者不信,可朋友言之凿凿,甚至连电话号码也附上了。于是,记者拨通了那个电话。细听之下,原来所谓的“咸湿”电话,不过是一些性教育的内容。例如“怎样  相似文献   

13.
小保姆阿婴     
阿婴16岁就从她熟悉的山东乡下来到广州当保姆,山东人到广州来当保姆的人并不多,不像湖南四川等地的保姆在广州成群结队,于是阿婴刚来广州时十分寂寞,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甚至连个老乡也找不到。只不过阿婴是个幸运的保姆,她干活的那家女主人是个妇产科医生,对阿婴非  相似文献   

14.
股海话人生     
当广州的读者朋友拿到这一期杂志的时候,正是广州开通异地买卖深圳股票的1周年。这1年来,广州的股民由少渐多,投身股市者已达数十万。加上广州本地公司最近在上海、深圳上市,股民数量更是倍增。可以想见,广州以及更多的城市,必将越来越深地介入股份经济的运行。茫茫股海,充满着各种奇迹遭遇,悲欢离合。人才如股票,越炒越值钱。股海亦如人生,起伏不定。有人曾撰文探讨老子《道德经》与股经股谚的关系,结论是《道德经》亦可拿来作为股市的“圣经”。在  相似文献   

15.
一封信飞进宁静的校园…今年初春的一天,一封来国驻华大使馆的信,从北京飞进州西关角宁静的培正小学校园年一班的儿个孩子接过这一封信拍着手掌跳了起来! "唐元鹏,  相似文献   

16.
在香港,“外星人”的意思是此人很难接触,不通人性,和地球人脱了节。香港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长大了就表现出以我为核心的性格,对人不理不睬,对事不闻不问,故此也称为“外星人”。广州是否也有“外星人”呢?前不久,广州的一位朋友请我吃晚饭,在北京路找到一个馆子,落座之后,我试向服务员小姐问了一句:“有没有三菜鱼?”那位小姐回望一眼,便不哼不哈地返回自己的岗位。朋友点了五个菜一个汤,谁料吃到第三个菜就接不上了,我不得不再向刚才那位小姐询问,但她好象不懂我的语言,依旧不哼不哈。直到朋友准备结账了,第四道菜才端上来,而那位小姐总算启开金口:“其他的菜没有了!”我们真是可  相似文献   

17.
“到深圳来吧,这里有另外一种生活!”郭万达,南开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研究部主任。每当他的四处找工作的朋友和师兄弟向他征询安身的好地方时,他总是不加思索地说这样一句话。郭万达1992年初次南下,先到的是广州。但他发现,在广州,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外地人”。语言不通,环境陌生,这个江西客家人不愿在广州“客居”下去。而在深圳,“本地人”成了稀罕之物,随处可闻的普通话让“外地人”的感觉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下过“海”,又平静地上了岸。一切都那么从容、自然。关键  相似文献   

18.
广州得了个“全国十佳卫生城市”之一的美誉,有朋友告诉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据说在那一次卫生大检查中,南华西街是让检查团的成员大饱了眼福的。听了朋友的议论,我心生一个疑点:该街是不是靠突击搞卫生来装门面的? 我随便挑了一天下午,吹毛求疵地,逐条街逐条巷去挑毛病。我服了,时逢下午5点多,只见家家的门角都很有规则地放着一小袋垃圾——那是等着环卫工人来统一清理的,而路面则怎么也找不到一丁点垃圾。最奇的是,我左瞧右看也  相似文献   

19.
朋友自外省来,我问他对广州的最深印象——心里却先洋洋自得地替他作了回答:他肯定会对广州的繁华和摩登大称其羡的。谁知道,他的答复却令我瞠目结舌:“广州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老军医专治梅毒花柳’的广告满街都是,是不是广州性病的人特别多?”唉,这事真叫人沮丧。报上对这个问题抨击过不知多少回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性病专医”招纸却年复一年泛滥于广州街头。到底是广州得性病的人特别多,还是广州集中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众多性病专家?还是这两方面都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20.
谁的家     
王培静 《工会博览》2013,(29):45-45
春海到广州发展,一年也回不了小城两回。这次回来前,特意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朋友把他从机场接回来,一起在外边喝酒吃饭后,把他送到了楼下。朋友们走后,上楼时他看了下时间,已是凌晨1点。到了门口,掏出钥匙,却插不进去。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喝酒喝多了,进错了楼门。他回到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