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乞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讨行为可分为主动行乞行为和被动行乞行为。被动行乞者以乞讨为生 ,占乞讨群体中的少数 ,多是老弱病残者 ,社会应当依法对其实行救助 ;主动行乞者大多以乞讨为营利性职业 ,占乞讨群体中大多数 ,多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人 ,对这类人的行乞行为应予以强制性限制。我国一些城市设立禁讨区是一种合理的城市管理方式 ,并不存在着乞讨权这一所谓的宪法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国家有权适度限制乞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目前在学术界也有一定的争议。如,有的学者认为,“行乞权无非是指处于贫困无度而不得已被迫向社会或他人乞讨而获得生存的权利,所以,行乞权的本质是乞丐这一穷人群体的生存权。”(农夫:《行乞权:穷人的道德权利》载2004年2月5日《法制日报》)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法律虽然不会完全禁止行乞,但出于公共利益、他人利益,必定限制行乞。”(郝铁川:《限制乞丐同样是一种文明》载2004年2月26日《法制日报》)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因为惩罚假乞讨而禁止真乞讨。“如果禁止乞讨,势必使得一部分无其他谋生手段和技能的人去偷去…  相似文献   

3.
日前,经长沙市委办公厅同意,市委宣传部批准长沙市救助管理收容站发出告市民信:不要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金钱,避免爱心被不法分子利用。最近长沙市乞丐突然增加,民政部门曾多次上街劝乞丐们接受救助,可是多为徒劳,乞丐宁愿浪迹街头,以乞讨为职业。据一位交警介绍,乞丐在街上乞讨,交警根本管不了,这些乞丐劝不回赶不走。公开信呼吁,在街头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市民应劝导其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不属救助对象的,应劝其回家自食其力,发现组织和利用流浪乞讨人员行乞的不法分子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李桓说,…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有人找你一位正在巡视果园的农民,在一棵苹果树上发现一个偷苹果的小男孩。“好小子!”他喊了起来,“你瞧着,我去叫你爸爸来。”小男孩抬头看着树上说:“爸爸,有一位先生要找你说话。”年轻的乞丐一个年轻的乞丐常在街上行乞。一天,一位贵夫人走过去对他说:“你这...  相似文献   

5.
流浪乞讨人员虽然成分复杂,但依其行乞目的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属于真正贫困、迫于无奈而乞讨的人员;另一类则是把乞讨作为谋取财富手段的职业乞讨者。据统计,后者所占的比重要远远超出前者。目前,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问题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是政府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救助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另一方面众多乞丐不愿接受救助,继续浪迹街头,从而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乞丐税。法国首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举世闻名,但这里也是乞丐云集的地方,这颇使法国政府感到尴尬,于是规定,只有缴纳1500法郎税款的乞丐,才能获准在此大街上行乞。犯罪税。在澳大利亚新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富人     
印度是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半左右的人口饱受缺衣少食之苦。无数的穷人沿街行乞,露宿街头。然而,就是这个拥有众多乞丐的国家也拥有很多富人,他们当中有商人、实业家、建筑师等等。特别是近年来,印度从事软件业的人更是积聚了巨额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所“乞丐学院”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乞丐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据统计,全美国有3600万“游民”(乞丐)因每天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而依靠领取免费食物为生。由于美国乞丐众多,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为乞丐服务的机构。例如,在纽约,就有所“乞丐学院”,学制六个晚上,学费100美元,旨在提高乞讨能力。报名者络绎不绝。前不久,一位商人兼作家推出了《行乞套餐》一书,认为有志于乞讨的人只要掌握了书中的理论,就可保证每年乞讨到3万美元。该书居然很畅销。另外,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400名最富有的美国人占…  相似文献   

9.
美国 在美国,凡是被救助者,政府鼓励其从事工作,争取自食其力.美国民间慈善机构在对乞丐救助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仅纽约就有500家救助中心,救助范围很广,包括无家可归者、家族暴力受害者、退伍或伤残军人等.除救助中心外,有些慈善机构和教会还提供一些可供流浪乞讨者随时入住的临时庇护所.同时,规定对乞丐发放牌照,以及时掌握乞丐情况.  相似文献   

10.
曾听说过一个有关乞讨者尊严的故事。讲的是有位年迈的老乞丐在向一位年轻人乞讨时,只见这位年轻人轻蔑地瞥了老人一眼,掏出一元硬币,丢入旁边的臭水沟,傲慢地说:“喂,老鬼,还不快去捡起它?”老乞丐平静地说道:“先生,虽然我不过是一个乞丐,但请你明白,乞丐也有他的尊严。”听完这个小故事后,我不禁为之感动,为尊严而感动。不错,人应该都是有尊严的,而这尊严,应该是不分贫富贵贱的。就算你的地位再卑微,就算你不过是个乞丐,但是如果你维护了自己的尊严,那么,你也是一个大写的人。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西方国家街头的那些拉小提琴的流浪者时,心中…  相似文献   

11.
他历经艰难,行乞到黄村之后,得知水路可以到岳阳,便一蹦一蹦地到了河边,向正要下岳阳的船老板苦苦哀求让其乘船。船老板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茶陵人。无奈口音不同,老板听不懂,频频摇头。段苏权就便拿起船板上一支记帐的笔,写了“湖南茶陵人”五个字。这五个字苍劲、有力,令船老板刮目相看,这船老板眼睛忽然一亮,觉得这个乞丐不是一般的叫化子,善心也就发了,让段苏权上了船,顺水送到了岳阳。  相似文献   

12.
亚平 《中国民政》2000,(5):50-51
乐善好施 在英国伦敦的街头或地铁旁,我常看到有人拿着一个小罐子向过往的行人乞讨,希望他们施舍点零花钱。行人非但不像对待一般的乞丐那样报以鄙视的神态,而是热心地把自己的零钱放进小罐子里。我仔细打量后发现这些“赚钱有方”的人有两个地方与平常的乞丐不同:一是他们衣着体面,举止良好;二是他们手里的小罐子上都有诸如“癌症研究会”或“聋哑人援助协会”的字样。经过与他们攀谈聊天后我才知道,他们是在志愿为某个救助残疾人的慈善机构进行义务募捐,所“乞讨”的钱全部捐给这些协会用来救助残疾人。 英国的慈善机构林林总总,…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历史省思--近代中国的乞丐及其职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的乞丐职业化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有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但问题的解决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其实,乞丐职业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古已有之,近代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城市行乞者群体滋生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乞者群体以农村贫困落后地区的外出流动人口为主体。这类人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一些农村妇女、老年人、儿童、甚至残疾人,进入城市后,因无劳动能力,只能以乞讨获取生活来源。这一类行乞者主要以生存为目的,既所谓的“真乞丐”。第二种是农民进入城市后,尽管身体健全,但暂时找不到工作,收入中断,连基本生存也无法维持,因而以拾荒、乞讨为生。第三种是有劳动能力,无正当就业需求,属于游荡成性、好逸恶劳者,将行乞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行乞者增多的社会因素城乡分化加剧的压力。城市社会在改革中发展速度比农村社会快,城乡之间的差距在…  相似文献   

15.
乞丐,这种“特殊人物”,古今中外,城市乡村,都可觅到他们的足迹。时下,在我国,形形色色的乞丐也依然存在,且生存空间“辽阔宽广”。近年来,正“从农村走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进军。无可置疑,在众多的乞丐当中,确有一部分人是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施以救助以维持其生计的。但谁能想到,又有多少貌似可怜的乞讨者,实际上是自愿放弃了其他健康的谋生手段,而操起了这“下践行当”的呢?他们,原不是也不该是获得施舍财物的“弱者”。同情眼望流泪眼好心人错怜“断肠人”在众多的乞丐当中,最易于满足也最值得同情的,莫过于…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用一则笑话非常典型地讽刺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网络股成为投资者的宠儿这一现象:有个乞讨者用一顶破钢盔放在路上,钢盔上写着“beg”(乞讨),结果一天下来挣不到几个硬币。另一个乞丐在钢盔上写着“e-beg”,于是吸引来许多施舍者,赚了大钱。还有一个乞丐用标明“beg.com”字样的钢盔乞讨,结果吸引来许多著名电脑公司的老总与之谈主意。  相似文献   

17.
有一则小故事说,在一座非常破旧的古庙里,住着一个贫病交加的乞丐。他每天都要风雨无阻地出外乞讨,还是常常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他于是便常常对着古庙里供奉的天神跪地祈祷:“天神呀,求求你发发慈悲,让我发财吧。如果你保佑我发了大财,我一定要为你重修庙宇,重塑金身……”有一天,天神奉命到人间巡查,恰好听到了乞丐这番祈祷的话,于是,天神便来到乞丐的身边,对他说:“可怜的人,就让我来满足你的这个愿望吧。”天神从身上掏出一个钱袋递给乞丐,并告诉他说:“我送给你一个拥有魔力的钱袋,钱袋里永远会有一枚金币…  相似文献   

18.
全球速递     
正美国:一男子施舍乞丐时不慎掉钱被开乱扔垃圾罚单据美国福克斯电视台5月22日报道,美国克利夫兰市一名男子驾车向一名残疾人捐钱时,不慎将钱掉在地上。当地警方竟然以乱扔垃圾为由,将他的车子拦下,并开出罚单。对此,警方发言人称,处罚戴维斯是因为他违反了另外一项规定。根据当地法律,在公路边行乞或者给乞丐钱都是违法的。戴维斯对于这样的结果无法理解,他计划上诉,但罚单加上出庭费高达500美元(约合3166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傲慢之心。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有一些乞丐,当他们看到一些豪华的车子经过,会不屑地说:“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即使身处社会底层的乞丐都会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这一路走来,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处处都听到别人的肯定和赞叹;我们的傲慢之心是不是也在不断地滋长而自己却毫无察觉呢?中国的“礼”就是通过各种礼节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电影《武训传》引发的第一次思想批判运动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今属聊城冠县)武庄人。他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行乞30多年,历尽艰辛屈辱兴办义学,他以平凡人的不平凡作为名垂青史而为后人称颂。武训的事迹对中国近代的文化和教育界影响甚大。半个世纪以来,武训不仅被历代官方推举,而且为蔡元培、刘半农、陶行知等许多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