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的存在与实现与民族精神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古今中外任何一部优良的法典都必须内涵与当时社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都必须与同时期道德要求的价值趋向相一致.现代法制所体现的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平等公开、善良真实等原则既是道德对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对法律的主导.同时,法治的实现,需要与时共进的全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法律调整是以道德调整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法律的存在与实现与民族精神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古今中外任何一部优良的法典都必须内涵与当时社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都必须与同时期道德要求的价值趋向相一致。现代法制所体现的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平等公开、善良真实等原则既是道德对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对法律的主导。同时,法治的实现,需要与时共进的全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法律调整是以道德调整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3.
要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不仅只在相关领域法律制度上做学问,同时也不能忽视伦理道德在法治中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法官现状令人堪忧。那么,我们该怎样着这种尴尬的境地走出来,形成理想中的法官伦理道德呢?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实行民治 ,依靠法律和公民的参与才能克服法治缺陷。法治的权力主体是民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我国应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构建民治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治下,法律只有得到民众的普遍尊重,法律精神只有成为国民的普遍信仰,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法",它在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更应当受到重视。研究刑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强化其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治建设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期待.从法律的追求、和谐社会的性质以及和谐社会的特征等方面来看,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立法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法律指引减少冲突发生、依法处置消除矛盾纠纷、法制先导创新管理体制、法治完备提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表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法治从确立法治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力行依法执政、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司法功能、强化农村法治、保护弱势群体、应对突发事件、维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公正等各个方面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厉行法治要求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从主要依靠党的政策执政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执政。为此党应正确处理好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法律的重要内涵和制定依据,法律不能离开道德而存在,存在严重道德缺陷的法律既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也承担不起将社会引向法治的重任.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作证义务的规定过于僵化、绝对,严重忽视了对我国民众亲情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和人性道德的维护,存在着明显的道德缺陷.而对基本人性、道德的违背也决定了其无法在我国长期适用下去.本文拟在对我国证人作证义务立法的道德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人免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着公车私用、超编配备等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改革公车制度,然而,改革的进行都是各地方政府自己制定改革方案、自己实施方案,而且多依靠政策来推行,缺乏刚性统一的全国性法律规制,使得改革未能持续有效地进行。笔者认为,公务用车的改革应选择法治模式,即树立先进的法治理念,实行严格的法律规制,健全相关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公车管理使用法治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让法治阳光普照,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法律准绳;让德治清风吹拂,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道德基石,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安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