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 9·11事件以后,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脑子里缺根弦的美国人》,说美国人脑子里缺少我们的“阶级斗争一根弦”,结果给恐怖分子钻了空子。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发现,这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他们有另外一根弦,就是提高警惕,防止政府限制和侵犯民众个人自由的弦。 9·11事件当天下午,纽约世贸中心和首都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还在熊熊大火之  相似文献   

2.
<正>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造成近三千人死亡的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随后,美国立刻开始采取了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持续的反恐战略,实施各种切实的反恐措施,全力避免恐怖事件再次发生,维护美国的安全。13年来,美国的反恐战略取得了成就,作为一个相对开放、几乎人人持有枪支的大国,"9·11"以来的十几年,美国没有出现过一次造成超过十人死亡的重大恐怖事件,美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  相似文献   

3.
正"9·11"事件发生后的15年来,美国的反恐效果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显著的。而"9·11"事件引发的美国国家战略和全球政策的重大转折却仍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未来战略目标的确定。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9·11"事件所引起的美国政策手段的剧烈变动仍然受到激烈的争论。"9·11"事件的余威犹在,美国虽然在霸权之路上摔了一跤,但它已经迅速回到大国竞争和维持霸权这条国际关系演进的主线上来。因此,"9·11"事件对美国国家战略和全球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应被高估。  相似文献   

4.
方忱 《南风窗》2013,(9):72-74
奥巴马当选总统以来,随着民主党政府采取支持控枪、宽松的移民政策等取向,加上经济迟迟未能复苏,美国国内的极端主义势力明显抬头。两颗在12秒内相继被引爆的炸弹,瞬间打破了波士顿马拉松赛的热烈气氛。在马拉松赛的终点线附近,血肉模糊、浓烟滚滚的景象让许多亲历者直呼"感觉9·11又一次发生了"。截至美国东部时间4月18日凌晨,这次爆炸事件已经造成3人死亡,180余人受伤,是9·11以来美国本土遭受的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事件发生3天后,嫌  相似文献   

5.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纽约世贸中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时隔5年之后的今天仍然是美国人心头挥不去的梦魇.每年的9月,都是美国人痛定思痛之时.回望世贸大厦灰飞烟灭的惊悸会重回每个人的心头.细观美国各机构5年来的民意调查发现,"9·11"对美国人心态影响之深远,从未见丝毫减弱.  相似文献   

6.
去年底一踏上美国国土,就感到美国变了。那 个从来毫无顾忌伸出铁拳打人的美国终于也尝到了挨打的滋味。同十年前海湾战争时期相比,一般美国人高枕无忧的神情已消失。恐怖分子防不胜防的自杀性袭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种种问题,无时不困扰着美国的平民百姓。“9·11”的废墟已经清理,但清理不掉的是从此笼罩在人们心灵上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8)
正基辛格的主张,在多大程度上被美国执政当局所采纳,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美国的许多现实做法中,确实是可以找到基氏学说的影子的。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一时独步天下,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边主义"世界秩序。这在美国人看来,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国际社会似乎也只有无可奈何地加以接受。然而,形势的发展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9·11"之后,两次反恐战争,使美国元气大伤,外面的架子虽然没倒,内里却虚弱了不少,不大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无所忌惮地号令天下了。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警钟敲响,美国人大概不会倒退到冷战后最初10年间盛极一时的自满情绪之中了."这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所著<美国霸权的困惑>一书中的结论性语言,也可以说是这位学者对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家没有几个像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那样频频遇到险境.在美国出台以反恐为主的全球战略后,迫于美的压力,穆沙拉夫完全放弃了对塔利班的友好政策,加入了美倡导的反恐同盟.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美国已经输掉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是否将成为下一个败局?6年前,奥萨玛·本·拉登曾预测说,美国会遭到和苏联一样的失败。他说对了吗?2001年9月11日之后,美国(和英国)就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作为政权更替的目标———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美国在2001年7月即“9·11”之前两  相似文献   

11.
从评估国际战略形势的视角看,2008年堪称是"9·11"以来最有特点的一年,其在国际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可能要超过因"9·11事件"而著称的2001年,堪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的1991年相提并论.对这一点,可能还需要经过一代人左右,才能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12.
自1974年以来,有11名美国国会议员受性丑闻牵连而被迫辞职。最近几个月来,全美上下正被一出名叫“钱德拉·利维失踪案”的活剧搅得沸沸扬扬。大报小报为此连篇累牍,几大电视网跟踪报道,国家大政好像反而都没有人关注了(直到9·11事件发生后,基于共同的民族利益,人们才开始忘却这件事)。案发地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上半  相似文献   

13.
关于"9·11"事件及随后进行的反恐斗争和战争给美国全球战略、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带来何种影响问题,各国政治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9·11"事件及反恐斗争促使美国对全球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大国关系发生重大或根本性变化,"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改写","国际秩序出现重建征兆".笔者的看法与上述观点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关于"9·11"事件和反恐斗争对当今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问题,应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如其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高祖贵 《当代世界》2011,(10):50-53
2001年发生的“9·11”重大恐怖,事件,对于美国来说无疑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对于世界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和从一定角度看,可以说它改变了美国,并通过美国之后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行动改变了世界。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在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移民问题则集中反映了这种影响。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移民问题急剧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与美国国内种族关系上的张力以及各种族裔文化特性上的歧异和冲突结合在一起,弥散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审视美国在国家安全、社会认同、个人自由三个层面上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和行动,试图揭示“9·11”事件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矛盾和紧张状态。而重新达致各个层面的平衡,则是美国当下在政治、社会和安全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6.
刘建伟 《国际展望》2015,(2):111-126,149,150
与传统经济制裁不同,金融制裁具有独特的逻辑基础,它重视聪明制裁理念,强调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制裁对象;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应对制裁合作与执行难题;高度依赖金融霸权所产生的非均等权力。考虑到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性质,金融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一项特权。美国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关于金融制裁的法律体系和组织运作制度,并在"9·11"事件之后更加倚重金融制裁的作用,对朝鲜与伊朗的制裁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例子。本文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层面简要探讨了美国金融制裁这一研究议程,并分析了其对华影响与我国的应对之策,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项议程研究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9·11"之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欧盟诸国政府从维护本国和本地区利益出发,审慎地思考着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总的态势是,他们正努力谋求使欧洲真正成为欧洲人的欧洲;但美国又绝对不想放弃或减弱在欧洲的存在和影响.中国与欧洲的关系面临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09,(12)
"一个能先后在美国两个重要的工业企业中担任领袖的人物是极为罕见的,但艾伦·穆拉利就是一个特例。"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为福特汽车CEO穆拉利做了这样的总结。在2006年9月来福特之前,穆拉利是波音商用飞机集团的总裁,带领波音走出了9·11后航空业低迷的困境,这打动了福特董事会,使穆拉利  相似文献   

19.
在"9·11"事件之后,布什政府确立了以反恐为核心的美国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遭到"9·11"恐怖袭击后不久,就将伊拉克列为反恐怖打击的目标之一.美在阿富汗战火尚未熄灭,即扬言下一打击目标是伊拉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