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快捷搜索信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挥洒创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少数大学生借助网络虚拟性宣泄自己的情绪、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自身、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人的试验场,应进一步关注网络技术发展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强化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以及网络使用纪律教育,有效防范大学生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2.
军队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新领域、新阵地。应对网络快速发展对军队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挑战,合理确定人们对网络意识形态各类信息的认知定位,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角色定位和路径模式定位,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军队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群体,笔者通过对上海电力学院学生的抽样调查,结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官方数据,对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构成和组织情况、网络流向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有效管理大学生网络群体线上、线下的行为差异以及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意义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从而人们获取财富的手段表现为对信息的创造、占有、处理和分配上。网络文化也是虚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给实体经济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在人们的交往方式上,网络使人与人之间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平等关系,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尊卑、贫富贵贱的交往模式,这便进一步对传统的金字塔政治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平等对话、独立、自由、开放的新模式出现,进而,网络文化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在文化消费模式上,网络文化把工业和文化连接在一起,消解了传统的经典文化。然而,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的一系列影响不总是积极的,还有其消极甚至恶劣的一面,这要求我们从人的主体性出发,扬弃其有利和不利因素,超越网络文化的现状,使网络文化朝着网络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获得网络主导权、占据网络制高点成为各国竞相努力的目标。美国利用其互联网发源地、掌控互联网主动脉、握有互联网核心技术等优势,呈现出对包括中国在内国家的网络管理霸权、网络技术霸权、网络信息霸权、网络标准霸权、网络军事霸权。美国网络霸权对中国的政治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中国应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应对美国网络霸权的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相似文献   

6.
网络消费是网络社会的重要消费形态,主要有网络信息消费、网络实物消费、网络劳务消费等三种类型,并在社交、经济、娱乐等三个领域形成了典型消费现象。网络消费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转型产生了双重影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创新发展、网络文化的形成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网络信息消费的“虚实之间”、网络实物消费的“消费主义”和网络劳务消费的“泛娱乐化”又使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应对网络消费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我国社会治理需要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网络消费情境,着重在树立互联网思维、遵从网络消费逻辑、及时把握动态变化等方面更新治理思路,充分发挥互联网正向功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对青年的成长、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为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建设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网络信息资源,防止和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8.
论公安机关“网络通缉”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利用“网络通缉”、“人肉搜索”的方式侦查破案,在各地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公安机关进行“网络通缉”、“人肉搜索”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网络侦查的最新进展。当前,对公安机关“网络通缉”、“人肉搜索”侦查方法以及公安机关“通缉令上网”的网络通缉形式,概念上应予厘清,并对公安机关利用“网络通缉”、“人肉搜索”进行侦查的法律问题和程序规制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以此实现侦查效益最优化、网民权益保护最大化和对网络正常运行秩序影响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中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中学生对网络的需求、中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原因,提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中学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网络舆论对社会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司法裁判方面,网络舆论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网络舆论有利于监督司法权力的运行,促进了司法公开和司法公正;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判,有可能妨碍司法独立,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对于各级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来讲,应重视网络民意,自觉接受网络舆论的监督,但不能被网络舆论左右;应通过议程设置、意见领袖和网络发言人等有效途径,对网络舆论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消极影响,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裁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网络论政、问政、问责等网络民主新形式,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传统舆论监督的变革。网络舆论监督在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网络民主是一柄双刃剑,使得网络监督难免存在一定缺陷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网络教学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开发适合网络教学的网络课程,并且从网络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与组织、主要实施环节等几个方面来思考网络课程的开发和编制,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会网络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包括节点、关系和联系。利用社会网络原理对网络贩毒进行分析.实质上是探究网络贩毒案件中各节点之间的关系、联系以及形成的结构类型。从关系角度看,贩毒网络包括内容、强度和方向三个方面;从联系角度看,贩毒网络中存在自己的符号交流网、物质交流网和情感交流网;从结构类型看,网络犯罪可分为星型结构、链式结构和网状结构。通过使用社会网络理论解读和分析吉林通化网络贩毒案.发现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对网络贩毒组织的内部结构、成员关系和活动效率有一个宏观把握,对案件侦破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网络意见领袖呈现出快速成长的态势。网络意见领袖包括专家型、草根性、身份型、技术性等类型。随着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成长和发展,网络意见领袖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动向:群体规模日益扩张,草根性、流动性等特点渐显;群体注重追求利益,功利化、个人化等特点渐显;群体谋求自我参与,行动性、组织性等特点渐显;群体介入政治活动,政治化、分裂化等特点渐显。政府和社会性网络管理部门需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引导、管理和监督,构建并完善官方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加大力度打击谋利型领袖及团体、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完善法律以控制或减少网络意见领袖发表不负责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网络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据对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等地的调查,青少年网络犯罪比例越来越高,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青少年网络犯罪种类非常丰富,可以说除了杀人等直接侵犯人身的犯罪外,其它几乎所有犯罪都可在网络上进行,如电子盗窃、网上诈骗、网上恐吓等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扩张。而利用网络传播非法信息,威胁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情况日益突出,通过网络从事色情、赌博及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獗,网络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扩散等情况日渐严重。公安机关应加强网络监管,切实把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强化网络侦察,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行为,着力加强对网络舆论介入式控制,引导网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民主意指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征。网络民主的兴起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以及维护稳定等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实现对网络社会促进、控制、引导的功能,政党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目标、运作机制和活动的方式方法,以推进网络社会建设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网络公共事件的井喷式发展,给党和政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现实中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对网络事件总是被动应对、匆忙应对、紧张应对甚至胡乱应对,严重损伤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迅猛发展的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舆论,我们必须进行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本文分析了南京市网络公共事件的易发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网络公共事件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网络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网络文化打破了传兢文化意义的框架,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极具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对青年亚文化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及如何运用网络文化载体,推进青年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生存已构成单亲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里,在对10余所大学4237名大学生(其中单亲家庭子女329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网络功能使用、网络应对行为、网络成瘾、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恋、黑客行为特征和网络认知等,将单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单亲大学生网络认知和行为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大学生网络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