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我国新阶段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使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后发国家现代化所面临的条件和环境不同于西方社会,因此,在现代化已经成为现实的情况下,跨越式发展自然成了后发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而生产力移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看到生产力移植的巨大价值的同时,后发国家必须注意生产力移植可能带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以及生态代价,应该建立起全方位的国家安全体系;同时,后发国家的生产力移植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将生产力移植与对外开放、变革国内社会结构、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统一起来;只有这样,后发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个重要思想,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率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把经济和社会发展放在首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目的;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正是符合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必须破解和谐社会建设的难题。破解难题要以人为本,建设好两大平台,即建设强固的推进民生发展的平台;深化改革,搭建“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5.
苏南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已不失时机开启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本文尝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江苏特点、符合苏南域情的基本现代化目标体系,同时深刻分析了苏南实现目标体系要求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推进基本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尤其是提出了苏南要率先构建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社会"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型区域发展模式的重要思路,以及苏南基本现代化"分两步走"的重要构想,并对苏南基本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创造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们发展经济、实现社会全面繁荣的重要政治保证。多党合作制度规范了政党行为,为社会政治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社会、政治、思想和物质基础,因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而提出的社会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中最能显示其所处时代特征部分。它作为孙中山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我们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迪:在农地增值收益方面,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切实改善民生,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使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民生内涵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民生改善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要切实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重要概念。随着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时期战略任务的提出,社会建设已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布局。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高度,为较快而又协调地推进云南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云南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进行社会建设,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进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工程。社会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根本在于解决经济建设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宗教,和谐的宗教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处理好宗教信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才能促使宗教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世骞 《工会论坛》2008,14(5):38-3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并以解决民生问题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解决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紧迫性、全局性和时代性特征。解决民生问题应当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没、文化建没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和民生建设,用民生建设统领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时期领导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史上,民生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统领,体现在边区人民经济的发展,注重边区人民的健康卫生、教育事业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等方面。此外,还体现在对生态建设及其与经济建设和谐关系的初步认识和政策实践上。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明确要求新闻媒体必须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和谐导向。新闻媒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注重更新民生新闻的表现形态上下功夫,扩大民生新闻的社会影响;加大环保新闻宣传的力度,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积极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以新思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新产业助推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进程,我国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社会公平的具体状况却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必须改革政府行为的理念、功能、范式、财政体制和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是求稳定、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体现着人类最基本的权利诉求。在现代法治国家,政府理应是改善民生的主要推动者和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善民生的过程。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法制,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指向,表征着和谐理念的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鲜明地彰显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价值,必将给人民大众带来更大发展与福祉。  相似文献   

17.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a key transition period from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o basically realiz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dual dimension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this paper uses the trend extrapolation method to predict the future economic growth potential. In the next 10 years, China's potential economic growth rate will show a significant decline, while the quality potential of economic growth will show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mainly include: promot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as the basic orientation,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untry as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s the ultimate goal,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a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n this basis,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more powerful innovation drive, more optimized economic structure, more comprehensive infrastructure system and a more modern development path.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过渡期。基于数量和质量双重维度,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经济增长潜力,未来十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呈现明显下降态势,而经济增长质量潜力则出现显著上升趋势。“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包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导向、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集中体现、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最终目的、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的战略重点是更加有力的创新驱动、更加优化的经济结构、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更加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