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国家也属于社会的一部分,讲社会权力当然也包括国家权力。但我提出的社会权力理论,其逻辑起点只是从国家与民间社会相对应的视角,即相对于国家权力来说的社会权力。它是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化格局下,社会主体拥有自己的社会资源和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而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力、支配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敌意是指群体或个体之间的一种对立情绪,极易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它具有自发性、互动性、波动性的特点。产生社会敌意的原因很多,具体包括意识形态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信仰原因、极端势力原因。消弭社会敌意,维护社会稳定,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采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改革政治体制、健全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十分庞大,具有生活贫困,社会救助极为有限,深受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的双重困扰,较强的整合性易演化为集体行为等特征,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他们可能成为潜在的社会动荡的火药桶,带来高犯罪率,并容易引发对改革开放产生否定性评价。对此,建立一个全民享有的社会保障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层社会管理的社会协同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任务,这是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目前,在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日益走向多元化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背景下,基层社会管理的社会协同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社会协同的基本理念为基础,以当前社会协同中的困境为切入点,力图构建社会协同的有效模型,寻求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建设程度到底如何?进行社会建设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2009年11月28日,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举行了首届"社会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民政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来自北京市、香港特区的专家学者及领导对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精彩观点。这里特摘选其发言精要,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6.
根据社会质量理论,社会凝聚和社会团结是考察社会质量的基本维度.因此,对社会信任的研究就成为反映社会状况的基本议题.基于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而开展的对当前我国相关群体的社会信任状况的调查,可以揭示当代社会人的观念和社会状况的变化,并据此评估社会质量.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中国社会的社会质量,寻找增进社会信任和提升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社会公共事务是由政府外的社会组织治理的。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有国家无社会的模式。改革开放后,社会组织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远未实现政社分开。随着多元利益群体产生,社会结构也已经多元化,强国家——极弱社会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要求,迫切要求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型和新建。政府与多元权力中心对社会进行合作共治,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的新模式。形成政府掌握公共权力、市场掌握配置资源的权力,社会掌握自治权力的三元结构,才能形成和谐社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存在四大困境:政府扶持不力、社会支持欠缺、法律土壤贫瘠以及社会组织自身问题重重。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键,具体包括:切实转变认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促进社会公正、构建社会和谐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公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其客观、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应在正确分析和理解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具体行动措施相结合,治标措施与治本措施相结合,减少甚至消除社会不公现象,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是指公民平等、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社会中的公民社会组织,应该加以正确的管理和积极的引导,使之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对社会领域的独立性和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凸显的新形势,执政党必须创新整合社会的体制与方式,树立新型的党社关系理念,并据此构建执政党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些学者认为,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公共政策的重心实现了从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更确切地说是正逐步迈向社会政策时代。我国社会政策尽管获得了空前发展,但由于结构限制和路径依赖,依然面临政府责任缺失、城乡二元分治、碎片化等现实困境。社会质量理论以“和谐社会”为理论视角和价值取向,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整合、社会融入、社会增能四个方面出发,构建起衡量社会质量的可操作的综合性指标,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政策的转型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等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改革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应当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活力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自我再造、自我创新的能力。激发社会活力既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因素。激发社会活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推动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就是要引导和激发人的创造力;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高度重视"社会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具有社会照顾与社会控制两方面的功能。社会控制、社会价值及社会救助三者之间具有关联性关系,社会控制经由机制转化为社会救助的规定,社会救助的实施进一步强化社会价值的形成。社会救助背后的社会控制功能对其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透过社会价值控制的分析,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法律呈现出较强的社会控制因素,其背后反映了社会救助权利观念淡薄,社会救助整体理念不清、体系尚未健全以及基本制度存在缺失等问题。社会控制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乃是以社会需求的满足为基本的制度,即以社会照顾为主,社会控制为辅,故应以此为出发点,思考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社会的影响力不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本文首先从科塞的安全阀理论视野出发,探讨网络社会是怎样作为安全阀机制在社会中产生效应的,接下来文章提出网络社会管理的具体原则,并探讨了有效的网络社会管理的正功能,最后文章提出网络社会管理以“善治”为前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社会中间层组织的社会责任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他本身就是社会化的象征,是以社会利益为价值本位的。社会中间层组织主观上自身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客观上能力不足和现实缺位导致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责任承担和引导功能。政府扶持和培育是社会中间层组织自身强大的重要前提,而其自身社会公信力的树立和市场主体的向心力则是社会中间层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的力量来源。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很重要,怎么看决定了怎么办。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社会公共安全,关键在于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化水平。三角思维方式,可谓不断创新的智慧思维法则之一。应从三角思维方式看"三社":从三角思维方式看社会建设,从三角思维方式看社会管理,从三角思维方式看社会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9.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管理改革的核心议题。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诠释了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目标选择,并系统分析了改革所面临的挑战。社会形态学认为,社会是一个物理心理过程,其物理部分是由人口和社会资源分配形成的社会结构,心理部分则是社会联结的纽带。社会管理就是社会管理者通过调整社会资源的供应和分配,操控人口的流动和社会成员的心态,增强社会的联结纽带,不断塑造变化着的社会形态的过程,社会学对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国外关于社会管理的战略及其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综合分析表明,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在加强社会团结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利益最大化动机必然导致公平困境;突破公平困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