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1977年出台,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德普案和朗讯案引起中国企业对这部法律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德普案和朗讯案简单介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内容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立法背景及其沿革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于1977年制定,期间经过1988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修改,其宗旨在于限制美国公司和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 是目前规制美国企业对外行贿的最主要的法律。  相似文献   

3.
从 2004年的“朗讯风波”到去年的“张 恩照事件”和德普“回扣门”,数家跨 国公司因在我国行贿,受到美国《海外反腐败 年税收收入的1欣。另一组数据表明,从2000 年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机关 共查处商业贿赔案件1 .36万件,案值达52.8 法》的制裁。信誉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4.
从Petrobras案看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域外管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河北法学》2020,38(5):167-186
Petrobras案反映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的域外管辖权存在合理性的问题。通过回顾该法的立法历史和研究其条款的规定,分析FCPA针对外国公司的典型案例,表明美国FCPA执法机构宽泛地解释法律,借助微弱的连接点,扩大FCPA域外管辖权的行使范围。这既与美国国内法和司法实践中确定行使域外管辖权的合理性平衡检验标准不一致,同时也不符合《经合组织公约》和习惯国际法规则的要求。究其实质,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一方面为国际社会治理跨国贿赂提供了国际公共产品,另一方面也在维护了美国和美国公司的利益,收取额外的霸权收益。  相似文献   

5.
陈宝森 《法人》2004,(6):124-125
朗讯风波和美国执法机构把贪污嫌疑犯移交中国处理都源于国际反腐败立法,这对于中国的反腐立法和国际合作,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年四月,媒体报道的两件事颇为引人注目,一是美国朗讯公司宣布,因涉嫌腐败解雇了中国四名高管人员;二是美国联邦执法机关在北京首都机场,将逃往美国的贪污嫌疑人余振东移交给中国警方。这两个案件都同国际反腐败的立法有关,前者涉及美国的《反海外腐败  相似文献   

6.
《天津检察》2008,(6):62-62
1974年,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海外腐败行为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禁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公职人员行贿或者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旨在制止腐败行为,维护规范的商业体系。直到今天,美国海外反腐败法都是惩治美国企业对外行贿最厉害的长鞭。  相似文献   

7.
马洁 《法制与社会》2013,(36):159-160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定提供补贴的主体包括三类:政府、公共机构和受政府或公共机构委托或指令的私营机构,但并没有进一步明确界定这三类主体。由于与美国在反补贴调查中关于公共机构的认定等问题存在重大分歧,中国针对美国的四起对华双反措施向WTO提出起诉(即中国诉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特定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案”,案号WT/DS379)。虽然WTO上诉机构关于公共机构的认定做出了有利于中国的裁决,但是美国商务部是否能够真正执行上诉机构的裁决存在一定灵活性。本文回顾了379案以及美国商务部关于《1974年贸易法》第129节(涉及美国贸易救济措施的WTO裁定的执行)项下程序,并分析了后续执行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反海外贿赂法谈我国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6日,美国电信设备制造巨头朗讯公司宣布解雇其中国首席执行官、首席营运官、一名财务主管以及一名市场部经理,从而爆出了“贿赂门”事件。2005年3月16日,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恩照申请辞职,以及其后发生的天津德普事件。这一系列震惊国内外的商业贿赂事件把美国的反海外贿赂法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反海外贿赂法诞生于1977年,它是美国“水门事件”对非法政治捐献和洗钱活动进行调查的产物。在这个调查中,发现了不少美国公司为了获取有利于自己的待遇,曾经对某些外国政府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官员大量行贿。该调查在美国引起了轰动效应,随后即出台了美国反海外贿赂法。在该法引起国人的关注之前,其已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13,(27):10-10
如何防止国企在海外经营过程中的贪腐,这方面也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以美国为例,在面对跨国公司在国际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时,他们就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纠察机制。首先,南于《反海外腐败法》的存在,美国企业在外经营如果涉及行贿这种灰色地带是要付出极大风险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作为今年反腐重点,于是,从2004年“朗讯风波”到2005年“谢瑞麟”事件、“天津德普”案,人们对惩治商业贿赂有了太多的期待。本期以“反商业贿赂,悬反腐利剑”为话题进行讨论,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最能体现其诉讼管辖理论中的长臂管辖原则,中国作为其法律防范的对象之一,有必要了解其制定背景、相关条款及具体实施情况,并深入研究该法以及该法的实施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美国对华“双反”法律问题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前,其它WTO成员并没有针对中国产品提起反补贴调查,主要面对和处理的都是有关反倾销方面的问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并查案件不断增加。本文以美国对华双反的现状及特征为背景,通过对铜版纸案的具体分析,就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双反调查提出具体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经验表明,要促进国家经济环境改善,体现市场交易的公正、透明,使之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应该把包括国内、国际商业活动领域内的反腐败活动彻底、深入开展下去。《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签署,也为我国完善相关领域内的立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冉刚 《中国监察》2013,(21):59-60
早在1977年,美国就已出台《反海外贿赂法》,但随后的20多年间反响寥寥。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针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海外贿赂现象的新变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司法行动规模,加大执法惩处力度,使治理海外贿赂成为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15.
对美国针对中国进口产品提起的反补贴调查的程序和适用进行分析.根据1986年乔治城钢铁案确定的原则,美国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将不采取反补贴调查.然而美国近年针对中国产品开展的两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在反倾销调查中坚持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取第三国价格定价,但同时在反补贴调查中则否认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从美国国内法和国内判例的角度分析美国反补贴调查的适用规则,并结合案例提出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丽 《法人》2008,(2):72-74
中国在跨国公司商业贿赂中的沉默,前有德普,后有IBM,朗讯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然而这次沉默带来的伤害却是最大,因为它曾经给了民众最大的打破沉默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判例法对不动产征收中的"公共使用"目的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前者要求征收计划中的被征收不动产必须为公众直接使用,后者则许可一切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地方就业的征收行为。二战以来,经由伯尔曼案、米德基夫案和基洛案等著名判例,广义观点已经成为美国法院的主流观点。美国征收判例法的经验可以作为理解我国《物权法》"公共利益"条款的功能边界和适用限制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博弈刑诉法     
叶飞 《法治纵横》2011,(20):17-19
十余年间,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相继曝光,不断拷问着中国刑事司法的痼疾。《刑事诉讼法》存在的问题一再被审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的浪潮方兴未艾,中国也由被并购转向主动进行海外并购。然而,各国对外资并购的管制制度都相当严格,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本文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的失败入手,研究美国的外资并购管制制度,并提出几点拙见完善中国的立法,以期对中国企业未来的海外并购之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宋华安 《法人》2009,(5):58-58
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依然不明朗,在跨境贸易中,反倾销交锋显得越来越烈,企业的出口风险或将增加。《法人》记者日前从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获悉,今年1月至4月,国外企业已累计提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90多起,中国提起的对外国企业的反倾销案达48起,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相比而言,中国仍是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