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层面是国家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结构现实问题的集中体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评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即构建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前我国进行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经典作家对国家与社会的论述,阐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模式和实践受制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的政府购买服务能够展示出来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关系?是否为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新的因素?政府决定跟什么样的私人或社会组织合作,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出来国家社会关系的传统的或新有的模式。传统上认为,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由"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主导。论文以上海市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具体案例,研究发现:第一,虽然政府是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事业单位承接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非事业单位的社会组织有相当比例是由政府和事业单位成立的;传统的国家社会关系在政府购买服务过程中表现明显。第二,民间人士成立的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它们参与体现了竞争性的发展模式,民间人士成立的社会组织甚至比更具官方色彩的其他组织在获得政府项目上更具显著优势。论文认为政府购买服务带来了混合性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既延续了传统的大政府模式,也带来新的竞争性的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船员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船员立法,是围绕船员这一从业群体而进行的立法活动及其结果的总称。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其职能就在于通过对社会关系的词整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一部具有科学性的法律可以使国家或社会受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一部缺乏科学性的法律,轻则受社会关系的排斥,客观上成为与社会关系相脱离的一堆废纸,重则在强行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对社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法律责任的哲学根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究法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要在本体论、价值论意义上说明人为什么可以而且应当负担法律责任,国家为什么可以追究法律责任而它本身也应当负担法律责任,即要说明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应当性、正当性问题。这是有关法律责任之存在合理性的终极问题。法律责任是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关系中生成的.社会关系的状况决定法律责任的具体形态。但社会关系的创造者是人,只有从人本身出发才可以理解社会关系,也只有从人的主体性、本体性出发才能说明责任的最终渊源。社会有机体有其独立运行的规律性,在许多时候是任何个人的力量无法控制的。社会所…  相似文献   

6.
村级选举日益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具体表象在村级选举的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本文借用“权力-生活”二维分析框架阐释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行政下沉与空间挤压、程序悬置与结果重视、竞争弱化与村民冷漠等是目前村级选举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明确国家与社会的权力边界、塑造村民选举的主体性、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等国家化进路,能较好消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负面效应,进而促进村级选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文斐 《法制与社会》2013,(25):164+177
社会关系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总称。社会关系平等是各个历史阶段的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共同理想。日前具有新特点的社会关系不平等问题已经客观地摆在前面了,我们不应对问题熟视无睹,而是在理论上围绕平等的社会关系问题提出的种种疑问的同时,在实践上减缓不平等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的冲击,以实现社会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是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但从我国当前社会组织的现状来看,认识上存在偏差;数量上严重不足;功能上发挥受限;自身建设不够规范。推进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要科学界定社会组织概念和范畴,把属于社会组织的权利放下去,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为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 ,提出应当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析范式 ,建立我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并将这种互动机制作为法治生成的真正的社会基础 ,实现我国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和自治、国家权力的科学配置和监控、国家与社会关系之法治整合。  相似文献   

10.
吴兴民 《政法学刊》2010,27(1):98-101
处理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联结国家与社会,达到它们之间的和谐共处并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方面,警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这一问题的关键性,社会主义警学理论也应当建立以处理国家-社会关系为导向的研究体系,从基础警学研究到应用警学研究都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global success" of nation states is currently brought into play by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multicultural differentiation and globalization. After commenting on the common concepts of "state" and "nation" and discussing the formation of nation states,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particular achievement of the national state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republicanism and nationalism built into it. The challenges that arise from the multicultural differentiat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from trends towards globalization throw light on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historical type.  相似文献   

12.
张悦仙 《河北法学》2006,24(9):87-90
在国际私法领域,属人法是解决法律冲突,确定准据法的一个重要系属公式.但属人法的本国法和住所地法的理解,使得国籍与住所两个连结点产生矛盾和冲突,也产生了大陆法系本国法主义和英美法系住所地法主义的纷争.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籍与住所的调和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惯常居所连结点取代国籍和住所日益成为矛盾解决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教学,就必须对现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转变教学者的思想观念,实行个性化教育,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高校的体育教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Following Hannah Arendt's work on totalitarianism,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historical advances of the republican nation state that was born during the constitutional revolutions in France and America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is state has organised an efficient solidarity among strangers by means of democratic legislation. The European nation state was particular and universal at once. As Arendt could demonstrate on the Dreyfus affair, republicanism of a specific people was based on the Jacobean patriotism of 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 second part an explanation is laid out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uropean nation state during the first fifty year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eginning with Arendt's thesis on the imperialist society that blurred the borders of state, this thesis is revi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sociological theory of modern society (Luhmann, Habermas). The last part then turns to the rebirth of the nation state after World War Two and the postimperialist development of globalisation at the same time. Again progress in globalising human rights and civil society is threatened by the uncontrolled expansion of capital and power. The lasting problem is to find any regional or global functional equivalent for the democratic rule of law that for so long only worked on the level of the nation state.  相似文献   

15.
潘小军 《法学论坛》2005,20(3):134-140
市民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已成为常识。尽管学界对市民社会理论展开过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对市民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一问题并没有作出很好的回答。本文试图通过对托克维尔和哈贝马斯两位经典作家的解读找出市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们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市民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强大“自治”的社会,是一种“商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和公民的权利—国家权力”范式在启蒙时代的建立 ,民族国家与公民开始发生一种“直接面对面”的联系 ,民族国家循着“权利”和“形式法律”之名日渐深入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化背景下 ,这一格局受到了挑战。国家与公民的直接联系为社会权力中介所隔断、全球精英游离于国家权力之外、公民依凭世界性力量反对国家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民族国家与公民“直接面对面”的模式 ,同时 ,这些新变化和新趋势也为现代社会走出“日常生活的国家殖民化”提供了机遇和可能  相似文献   

17.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如何在两者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平衡 ,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利益 ,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共利益价值的合理认定首先应回归到宪法文本 ,从文本的角度提供解释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基本原则与具体规则 ,使公共利益的实现获得宪法基础 ,避免对公共利益理解上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相似文献   

18.
论表达自由与公正审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达自由与公正审判均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怎样合理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各国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概述了国际社会对表达自由与公正审判关系之态度 ,着重阐述了表达自由与公正审判之间的界线问题 ,并最终提出了在国内解决这一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公民以及公民意识生成的前提。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产生、存在和运行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公民意识生成的逻辑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划分对于公民意识的分析与认识的客观基础,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所奉行的运行规则的差异性。法治国家意味着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法治文化的尊重。公民意识作为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法治社会法律秩序内化的关键,法治国家不仅要以法律为基础,更要以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汪志国  章礼强 《现代法学》2003,25(4):100-103
本文从法学和历史学的双重视角,对孙中山的法治思想进行考述与透析,法治是被作为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内含追求巩固国本、完善政治等价值,它是法律得以完全实施的保障,其中枢机关是国会;民权是法治的基本条件,法治是民权的有力保障,二者的共同敌人是封建专制;法律与权力之间是"体"与"用"的关系;此外,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也是孙中山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