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娜娜 《前沿》2014,(21):99-103
我国人民法院内部审判权运行机制的改革遇到了所未有的机遇。消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是改革的核心。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合理有序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建议确立有限制的法官独立审判权、完善审判组织的运行规则、组建科学的审判团队、加强审判委员会的审判管理职能、重新定位并细化审判委员会的案件讨论职能、健全审判管理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之一,审判委员会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因其弊端而对其全盘否定。目前对审判委员会的改革存在逻辑混乱、法律冲突等问题,尤其审判委员会的实体裁判权面临改革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下,审判委员会应实现功能重新定位与调整,将其在个案中的实体裁判权改革为法律咨询功能,同时激活其宏观职能,即实现审判委员会微观的法律咨询功能和宏观的总结审判经验、审判管理工作职能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律规定的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及司法实践中在贯彻这一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现行的审判委员会的有关规定需要加以修改和完善.否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法律本身的公正性和正义性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杜文勇 《前沿》2001,(12):93-95
审判组织对树立法院的权威 ,实现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审判组织尚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本文从如何提高法官素质 ,改善合议庭的组成 ,确立审判委员会的应有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作者的改革思路 ,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审判组织,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审理案件却可以决定案件结果。审判委员会决定案件的功能引起了较大争议。支持者与反对者分歧的焦点在于审判委员会集体决定案件功能对司法独立与司法问责两种价值的影响。审委会改革经历了由较低水平的内部独立与组织裁判能力向较高水平的内部独立与组织裁判能力发展的改革轨迹。通过改会议制为合议制,分割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等程序技术提高了审委会的内部独立,而由低职级到高职级的发言表决顺序,施加院长责任保证民主评议的技术措施则提高了审委会的裁判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文建 《人民论坛》2013,(11):106-108
当前审判委员会制度具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缺乏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制约,部分委员缺乏专业素养,办案制度缺乏公开性,讨论案件的范围不够明确,上述问题给司法现代化背景下实现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带来严峻挑战.改革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司法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平理 《当代广西》2008,(8):48-49
在老百姓眼中,他们曾是至高无上的“人民法官”,然而知法犯法,他们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2007年12月21日,经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平乐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原审判员邹昌斌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原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原副院长)黄春霆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民事审判第一庭原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陈有平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民事审判第二庭原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李某某,民事审判第二庭原副庭长肖某某,民事审判第二庭原审判员刘某某,均犯了受贿罪,均免予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于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没有规定,这给案件的公正审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作为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虽然不直接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但它对案件处理的讨论决定,独任审判员和合议庭却必须执行。文章就我国目前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回避的方式、主体、事由、程序、效力及保障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何艳芳  余茂玉  程金明 《前沿》2004,(8):169-173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内部的最高审判组织 ,它的任务主要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决定疑难、复杂案件以及研究与审判工作有关的问题。但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程序上的问题 ,审委会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本文拟从实践的层面对审委会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赵蕾 《现代领导》2007,(12):13-13
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这一中国特色的审判制度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张小丽 《前沿》2005,(11):150-152
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已过去,其中对判决书的改革也暂时告一段落。反思判决书改革,无论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操作,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判决书本身的形式上,而没有深入分析引起判决书改革及影响判决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判决书的理由说明是司法权公开性的本质要求,所以要增强判决书的说理性;而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又严重影响判决书理由说明。判决书改革需要相应的司法体制改革支持。  相似文献   

12.
殷勇 《世纪行》2008,(2):41-41
为什么错案屡纠不止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从体制的角度看,法官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既是错案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错案得不到追究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法院没有实行法官个人负责制.实际上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来管理法院审判工作.实行案件“行政审批制”.一个判决,必须经过庭长、分管院长,甚至审判委员会决定才能签发.从而形成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不正常司法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免去熊选国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二、免去俞宏武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职务。 三、免去王琥(女)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职务。  相似文献   

14.
公正和效率是诉讼的基本价值取向。改革审判管理方式,就是力求审判程序的公正,提高审判效率。笔者从近几年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中,认为目前缺乏必要的审判管理机制,因而,提出审判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当务之二急。  相似文献   

15.
《云南人大》2009,(1):22-22
免去赵佩丽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 免去谢栓柱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 免去刘立新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职务;  相似文献   

16.
《上海机关动态》2006,(11):31-32
邹碧华今年39岁,可头衔已有一大串: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  相似文献   

17.
李静 《西部社会》2002,(12):42-43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从总体上讲,就是通过改革法院的内部体制和外部环境,实现法院独立审判,维护司法公正。内部运行体制的改革包括法院领导的体制的改革、审判方式的改革、法官队伍的管理、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等内容。审判流程管理改革则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其他改革一样,审判流程管理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原有的模式与新情况、新形势发生了矛盾,出现了弊端,原有的模式已经成为新需要的阻滞因素,必须予以改进和完善。原有审判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相似文献   

18.
白迎春 《前沿》2015,(2):83-85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成立的特殊的审判组织形式。在那新中国刚刚成立从新构建新的司法体系时期,对法官政治觉悟的要求高于法学专业知识的要求,所以并没有法学专业知识的人员大量进法院。因为当时法官的法学专业知识普遍欠缺,有必要发挥集体智慧来确保案件质量,结果成立了审判委员会。当今中国社会稳定,国内并不存在政党对立势力,与其要求法官的政治素养与政权高低,还不如要求法官的法学专业素养。法官队伍的日益专业化、诉讼程序的严格化、案件性质不断复杂化的当今时代,审判委员会的"发挥集体智慧把关案件质量"的功能已经不明显。相对来讲审判委员会制度与诉讼程序公正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目前审判委员会制度的保留甚至面临以诉讼立法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19.
近日,6名吉林省、市人大代表走进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观摩了审判委员会对两起刑事、一起民事案件的讨论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法院利用网络技术对一起刑事案件进行了远程审判,这一新颖而特殊的审判方式引发了褒贬不一的争议。那么,在网络时代,将网络技术引入审判实践究竟有何利弊?有无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