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者:刑诉法修改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由于该法是对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又贴合民众的司法需求,公开征求意见后,大量民众参与了讨论。很多人认为,新亮相的修正案草案,在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将推进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并重的刑诉法宗旨和任务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思想;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则是人权保障准则的具体运用;健全的辩护制度,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的人权有了制度性保障;完善的强制措施,确保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抗辩式的庭审模式,为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最高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侯瑞雪 《理论月刊》2014,(5):106-109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理念。新刑诉法从程序等几个层面加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力度,然而新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新刑诉法仍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并重并将其作为刑诉法的直接目的,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会走入误区;被害人权利保障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软肋;秘密侦查合法化带来人权保障的隐忧。因此,要走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误区,必须明晰刑事诉讼不同层次的目的,完善被害人的相关权利并规制公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1,(9):2-2
刑事诉讼法是国家追诉和惩治犯罪的程序法,对于诉讼程序的设计与安排,不仅体现出国家刑事司法的理性,更关涉到司法保障人权的水准。就本次刑诉法修改内容而言,有关死刑复核和二审发回重审的程序改革,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逮捕制度的改革演进是一大社会进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对于逮捕的程序、逮捕的条件、逮捕的决定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目前的逮捕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对于惩治犯罪、保障人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徽  陈亮  张强 《重庆行政》2015,(4):69-71
监视居住制度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前苏联照搬过来的制度。有学者认为该制度存在适用条件模糊、界限难以把握等问题,主张取消该制度。[1]也有学者认为,该制度是否保留,取决于是否有其他强制措施可以取代它,有则可以取消,反之则不可。[2]新刑诉法不仅没有取消该制度,反而增加了该制度的条款,明确了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制度,这表明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其生命力,体现了新刑诉法中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要求。针对其适用条件,现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活动的立法规制是完善法制和保障人权的需要,也是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重要路径。我国应以惩治犯罪的现实需要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的条件为前提,借鉴国外技术侦查的立法规制的实体性、程序性规定,从适用范围、批准程序以及权利救济等方面完善我国的技术侦查法律制度,从而提高其在刑事侦查活动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尊重和保障人权"被纳入我国刑诉法的指导性条文中,为了更好地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价值关系,刑诉法在修改中对检察机关出庭公诉工作的权利和职责也做出了新的规范和调整,检察机关丧失了原有制度设定的天然优势,出庭公诉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在压力和动力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挑战,把握好庭审的主动权,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庭审中对犯罪指控有力,使出庭公诉工作借此契机有质的飞跃,是对公诉人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一系列重要的修改,其中提高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地位,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是这次刑诉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刑诉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目的。证人作为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的重要诉讼参与人之一,其诉讼地位独特,确保证人依法作证,并切实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和惩罚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决定》就有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有关律师辩护制度的重大修订,直接提升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与作用,拓宽了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范围,为律师执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救济途径,使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活动更为便捷。律师辩护权保障水平的提升实质上加深了辩护权与控诉权之间的对抗性,从而有利于刑事诉讼在平等对抗中实现人权保障与惩治犯罪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结构中,检警关系的模式应当充分体现宪政主义诉讼价值理念,即有效控制警察行为的合法性,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这种理念已经成为刑事诉讼结构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不仅有利于刑事诉讼目的的顺利实现,也为检察制度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如何构建既能有效追诉犯罪,又能充分保障人权的检警关系,逐渐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是刑事诉讼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立法者希望通过刑事诉讼程序的依法进行,最终实现的法律效果。法律和法律的目的只有通过程序的运行才能得以实现。关于刑事诉讼法目的的讨论,目前存在着“惩罚说”、“保障人权说”、“折衷说”等,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抑或保障人权?若从程序的视角探析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必然得出保障人权才是刑事诉讼法目的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两审终审制虽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但却是建立在有害司法公正的基础上,存在诸多体制性弊端。故为最大限度的实现正义与效率的兼顾,保障刑事诉讼之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目的,需要从法理学的视角剖析刑事审级制度,并通过三审终审的制度设计,实现当事人的复审救济权,避免申诉、审判监督等复查程序对刑事审级制度的侵蚀和瓦解。  相似文献   

14.
罗启钊 《传承》2008,(22):130-131
撤回公诉制度作为起诉自由裁量权制度的自然延伸,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也是诉讼价值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撤回公诉制度规定在立法上存在缺陷,司法实践中撤回起诉的操作比较混乱。应从立法上完善相关规定,并出台配套的司法实务操作规定,规范撤回起诉的适用,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保证司法的严肃性及公正性,实现惩治犯罪及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惩治恐怖主义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其根本目的之一是为了保障人权。恐怖主义活动作为一种犯罪,如同在法治的国际基本原则下所惩治的其他国际犯罪活动一样,在对其进行惩治的过程中,也应当切实以实际行动做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6.
撤回公诉制度作为起诉自由裁量权制度的自然延伸,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也是诉讼价值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由于我国对撤回公诉制度规定在立法上存在缺陷,司法实践中撤回起诉的操作比较混乱.应从立法上完善相关规定,并出台配套的司法实务操作规定,规范撤回起诉的适用,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保证司法的严肃性及公正性.实现惩治犯罪及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程序公正与工具主义、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为解决这三项冲突,我国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并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要根本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这几对矛盾中选择其一作为有限价值。文章认为,应当确立保障人权优于惩罚犯罪、程序公正优于工具主义、公民权利优于国家权力的刑事诉讼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斐弘 《人大研究》2003,(10):38-41
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 ,关涉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并重 ,关涉刑事司法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的价值趋向 ,关涉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冲突的权衡 ,以及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刑诉法二次大修这次刑诉法修改的面较大,修正案草案99条,拟将刑诉法从原来的225条增加到285条。修改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等原则。修改主要涉及完善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七个方面。8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现此草案及草案说明已在网上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草案在原有"严禁刑讯逼供"规定的基  相似文献   

20.
侦查权的基本职能是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控制犯罪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权,所谓“权力的理性在于确保权利”。如果侦查权行使中抛弃或忽视人权保障,片面强调控制犯罪,侦查权的行使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成为一柄失去控制的双刃剑,随时可能伤及无辜。侦查权运行的基础价值即合理限度的底线是人权保障。在我国,加强侦查权的保障人权职能是刑事诉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刑事诉讼立法的具体体现,是侦查实践的迫切需要,是人权保障宪法化、国际化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