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张玉磊 《桂海论丛》2009,25(5):93-96
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构建均衡的利益格局,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改变目前利益格局不均衡的状况.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社会阶层间的自由流动,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设置广泛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培育弱势群体利益集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一套实现利益格局均衡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3,(5):95-95
王玮在《财贸经济》2012年第9期撰文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使不同的社会成员享有水平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而且也要让不同的社会成员公平地承担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长期推行的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成本分担体制,是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平地分担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并不是让所有的社会成员承担相同数额的公共服务提供成本,而是要根据主流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来进行分配。当前,我国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的改革不能仅限于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更应该包括非税负担的公平分配,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暗税”。  相似文献   

3.
关于个人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中日益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正确认识分析个人收入差距的成因,寻求解决的思路及办法,对于社会的稳定十分重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不仅是低收入国家,而且也是收入分配高度均等化的国家。据有关资料表明,1...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中国房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逐渐形成中心城区-城郊-农村这样一个梯级结构的基础上,来自一线的调研数据告诉我们.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不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化,客观上加剧了我国房价的梯级格局.国外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努力也启示我们,政府工作重心须向公共服务倾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转型才能促使房价结构趋于扁平化,并最终解决住房难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嘉懿  黄洁 《人民论坛》2012,(23):220-22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21世纪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平衡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而公共产品供给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有利于制定政策时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文章分析了四川省的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要从投资拉动转向居民消费拉动,着力点应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上。要想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一次分配时,应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保证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力增长与利润增长相匹配上采取切实措施。现在,由于劳动力相对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好像工资上涨的问题不是很突出。但从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比例来看,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所得比例并没有上升,建议下大力气解决。同时,初次分配也要提高对农民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高屋建瓴地勾画出了我国分配格局的基本框架。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求是》上发表题为《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中,再次明确提出“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我们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义平 《传承》2012,(23):78-79
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已经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重要根源,不改变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畸形,就难以建立科学的、宵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分配结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垄断企业的畸形分配格局,就必须从基本的经济理论出发,廓清正误。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1,(6):74-74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教授: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大是不可回避的。如何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大致均等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使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得以实现。在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公共服务分配严重失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应该着重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健全义务教育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于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而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的关键在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但是事实上,当时中国还是个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个人收入均等化程度很高,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城乡及东西部之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著文认为,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法是:放弃追求地区平衡增长的想法,通过自由的人口流动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高淑桃 《理论月刊》2005,(12):24-27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必须扭转目前我国工农、城乡、地区和社会阶层收入差别不断扩大的趋势,改变“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格局,构筑“橄榄型”分配结构。本文在阐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然后,从理论上阐述了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比例,构筑“橄榄型”分配格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最后提出了构筑新的分配格局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实践》2006,(6):42-42
《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是指收入分配结构,有序是指收入分配秩序。根据这个目标要求,《决定》在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规范分配秩序的任务。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收入分配秩序得到规范,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只是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概念自公开提出后,就成为人们广为热议的焦点问题之一。人们在对待何谓“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追求”与“实现”的辩证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不是仅为政府的一份责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我们以为,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等于平均主义,也不等于政府或公民及社会的“自理主义”。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仅是政府的一份责任,也是公民或社会的一份义务。  相似文献   

16.
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带有一定的紧迫性。本文在分析紧迫性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利益多元化与道德自律芦建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使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更加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方式、利益模式和利益格局,从而形成全社会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新格局。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客观上...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2,(2):35-35
胡艳辉在《湖湘论坛》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下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延伸,也是促进农民工城市融人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市场化的格局中推进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改进和创新农民工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和方式,是一个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历来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70年代末在我国兴起的市场化改革,打破了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的格局。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收入分配方式也多样化起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个社会的分配关系如何,或者以何种分配方式为主,并不取决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