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社会关系出发,我国非婚同居立法应植根于社会生活,遵循一定的法理,积极、有效、稳妥的推进。笔者认为,从法理上厘清并确立非婚同居立法的原则和调整范围是推进这一工程之首要。  相似文献   
2.
《法学概论》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与时俱进性。师范院校开设《法学概论》课程要求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和整合性。基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师范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节实时地进行教学的调整和变革。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契入:以课程结构的调整为突破口,整合"KAQ"人才培养的内容模块;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锐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维度考察劳动权,我们发现,劳动权与劳动现象并不具有发生学上的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劳动上升为权利,得到权利确认和保障是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体现了人的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绝对领导,党领导法治建设既具有历史上的正当性又有现实的必要性。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加强和改善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方式,即在原则精神上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在具体工作中加强党对立法工作、行政执法、司法机关和政法委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汪火良 《唯实》2011,(2):11-13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腐败的方式已为官方和民众认可,网民网络反腐具有现实的缺陷与不足,需要公权力机关的积极疏导和引导,国家公权力机关在网络反腐中主导功能的发挥应从构建如下机制契入:公权力机关网络反腐的自动机制;公权力机关与新闻媒体之间网络反腐的联动机制;公权力机关与网民自律性组织之间网络反腐的互动机制;网络反腐的法治...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要求社会治理法治化,而发展市场经济内在要求营商环境法治化。政法机关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面向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目标三个维度,要求作为服务主体的政法机关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参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营商环境的和谐有序与充满活力的平衡发展。政法机关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应秉承“党领共治模式”进行实践创新,拟从以下路径契入:服务营商的法制环境,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和政府依托立法的统一;服务营商的执法环境,保证执法为民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统一;服务营商的司法环境,奉行司法为民与司法权威的统一;服务营商的守法环境,力求带头守法与全民守法的统一;服务营商的法治监督环境,形成纪法界分与纪法协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汪火良 《前线》2016,(2):47-49
正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在依法治国方略已经确立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力推进之时,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关乎我  相似文献   
8.
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已不能适应现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与时俱进,改变原有观念,完善现行法制,解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要从立法上对其流转的顺利进行加以引导,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从措施上循序渐进地予以实施,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确保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家庭性暴力的婚内强奸给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谐。《反家庭暴力法》未涵盖家庭性暴力,婚内强奸游离于《反家庭暴力法》和刑事法律规制之外,导致婚内强奸受害人缺失权利救济通道。鉴于婚内强奸入罪的条件尚未成熟,在《反家庭暴力法》中明确婚内强奸的违法性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婚内强奸入《反家庭暴力法》需要正确区分强奸罪与婚内强奸行为,完善丈夫性请求权的救济途径,设计调整婚内强奸的具体规范条款,以回应婚内强奸入法的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真谛是人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