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继磊 《行政与法》2007,3(2):106-108
“以人为本”成为我国新的治国理念。它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的人性论基础角度论述以人为本与人性理论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财政“这一词汇是西方的产物,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制度主要是家计型财政和君主专制型财政。作为现代意义财政类型的公共财政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密不可分。公共财政理论诞生于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随着公共产品理论的创立及福利经济学的兴起而发展。而当前我国提出的建构和谐社会目标是针对当下我国所处的特定的国内外环境及其所凸现的现实社会问题而言的,其实质是针对我国特定时空对公共财政进行的适度矫正。  相似文献   
3.
钱继磊 《河北法学》2007,25(2):171-176
邓正来先生的论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发表,就在中国法学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反思性的大讨论.邓先生这一理论大厦的核心范畴是"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因此,对邓先生的这一范畴进行解读后,对已有论者对它的探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追问这样的问题:这种"理想图景"到底能走多远?它能否担当起邓先生所赋予它的那些重任?它究竟是通过智性努力可以形成我们共同记忆的理想,抑或仅仅是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幻象?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个人信息搜集、处理之上的科技新浪潮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引起了包括法学界在内的普遍关注和讨论。然而,这种科技新时代却将人类置于前所未有的新危险和危机之中。权利是人们对现实和可能存在的侵害、危险的保障诉求方式。在这种科技新时代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仅仅从民法、行政法或刑法层面作为一种权利进行讨论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个人信息权应当被视为一种新兴(型)人权,以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到科技新时代可能带给我们的难以预料的危险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更适宜好好研究恢复性行刑问题,并在恢复性行刑的制度实践方面进行不断探索,推进我国刑罚、法治的进步,以及社会文明的提高。文章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恢复性行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找出其理论依据,由此得出恢复性行刑产生的深刻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的经济状况、社会舆论以及制度因素的分析得出恢复性行刑在我国实施的困境,针对这一困境,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试图找出恢复性行刑自我国能够实施的可能性新出路。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上半叶,人类遭受了空前灾难:两次世界大战及法西斯野蛮统治。亲身经历这些浩劫的人对产生灾难之根源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为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再次发生寻找解决方案。卡尔·博兰尼即其中一位。而通过对博兰尼思想进行分析后,他的这种社会整体观是否能够使得自由与人性得到拯救这一点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国学界,和谐及和谐社会已成为十分凸现的论题。“情理法”不仅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和中国人建构其所认同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情理法”抑或“情”“理”“法”进行语义上的分析和梳理,再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情理法”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角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社会是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的,从而启示我们对当下我国学界和谐社会的研究进行反思。这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9.
全球化当今已成一个无法回避的论题。它给人类的思维领域与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影响。本文旨在讨论全球化对人权的影响,以期对认为全球化会给人权带来美好未来的乐观主义论者给以必要的警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全球化及其针对全球化的讨论已成为一种研究范式、论题。尽管对于全球化本身的讨论存在众多分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化已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宏大时代背景。在当前背景下,中国传统法及其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智慧何去何从是需要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法本身具有独特性,我们必须摆脱那种现代化范式支配,为构建中国未来之理想进行理论性反思、试错性探求提供理论支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