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郭明飞 《理论探讨》2008,9(3):46-50
"意识形态"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一个政治学范畴,还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自"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复杂的争议之中.由于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文化事实,它涉及到人们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内涵,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为统领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与挑战。分析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需求动因,对促进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既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给思想道德领域带来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这种特殊功能,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抛出了新自由主义论、文明冲突论、新帝国主义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和理论。剖析这些“理论”,揭穿其实质,对于我们开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正植根于中国实际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课题,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力量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立、文化自强作为文化自信的四重演进逻辑对于新时代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此,我们要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省、以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立、以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以文化自信提升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本土化、大众化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继承发展、兼收并蓄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20世纪以来,伴随传统以单纯生产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前行时代悄然落幕,消费成为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得以实现之核心要素,以“消费受控化”为主要特征的“消费时代”随之到来。消费社会的运行逻辑可以从生产张力、符号价值及资本操纵视角去考察。人异化的加剧和资本主义新型极权统治的建立促成了消费异化所导致的社会困境和发展迷局。消费社会的变革方向只能是从资本主义“繁荣”的幻象向以“人的本质复归”为指引的更高级制度演变。中国社会转型应理性对待近乎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某些特征的消费主义悖论,避免走上西方式无底线刺激民众消费欲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冷静分析这些挑战,是赋予网络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以新的生命力和制定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对培养合格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主流意识形态有序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飞  周艾力 《前沿》2008,(11):30-32
主流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组织、号召和凝聚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强大精神武器。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阶层变迁和利益分化,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样化,各种观念的流行和激荡,新旧社会意识的冲突,使得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性状态。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社会的有序管理,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一元主导地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