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法律   8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罪刑法定原则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百年以来罪刑法定原则的中西方命运,其实有着相似之处:在刑法典的文本之中,罪刑法定原则百年以来言之凿凿,排列在各国刑法典的首要位置;但是,近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战乱、冷战,以及各国的内部政治动荡,使得罪刑法定原则的现实化贯彻时日极短。  相似文献   
2.
前科事实的存在将导致具有前科者诸多方面的权益被剥夺或者被限制。由于这些不利的法律后果散见在各个法律规范及司法解释文件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理论研究,从而导致对因一时之过错而被定罪量刑的有前科者,在法律地位上长期处于劣势,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3.
简论前科消灭的定义及其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科消灭制度,是世界各国所共同认可和采纳的一项基本刑法制度,属于刑罚消灭制度的重要类型之一。我国刑事立法和其他民事、行政法律法规中存在着大量的前科规定,但是却极少规定相配套的前科消灭制度,从而导致犯罪人一次犯罪,终生处于刑罚后遗性效果之下,终生背着“犯罪人”的标签并终生丧失一系列资格或者权益。因此,在理论上先于立法研讨前科的消灭制度,对于刑事立法上早日设置完整的前科消灭制度,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志刚 《法学研究》2011,(1):150-166
前科株连效应是指犯罪人的犯罪记录导致其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受到规范性的株连评价,进而导致特定的权利遭到限制、特定的资格遭到剥夺的情况。此种规范性评价立足于犯罪人的犯罪记录,将本应由犯罪人独立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从法律层面上延伸到了犯罪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广泛存在着前科株连制度,不仅对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形成了巨大的现实障碍,而且客观上严重破坏着犯罪人的家庭关系,促使犯罪人及其近亲属和其他家庭成员走向社会的对立面,成为可能再次实施犯罪的潜在犯罪人群体。  相似文献   
5.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比较复杂,刑法中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存在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序说近年来,国外发生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案件时有报道,危害日益严重。仅在1995年,美国五角大楼的计算机系统就受到25万人的“拜访”。就全世界范围来看,近年较为著名的“侵入”事件有三起,一是1993年英国少年布里顿“侵入”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犯罪的持续增长与变异,以及所导致的对传统法律体系与规则的冲击,逐渐成为立法者、司法者和理论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要同等重视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建设;从法律制裁和技术防控两方面维护网络秩序的稳定;要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核心,实现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时期以及迁台后 ,尤其是迁台后 ,为维持其统治、维护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 ,曾经颁行了大量的单行刑法及附属刑法等特别刑法。由于绝大多数单行刑法仅为应一时之需 ,而极少照顾到刑事法律体系的严谨性、稳定性、协调性 ,因而尽管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诸多的固有缺陷 ,形成实际的立法与司法负面效应 ,有损立法与司法威信。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中的帮助违法行为及其入罪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空间中帮助违法的行为日益普遍,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传统刑法中的帮助犯理论,只能适用帮助犯罪的行为而难以涵盖日益增加的网络帮助违法的行为,现有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对此也束手无策;思考和研究网络空间中不同类型的帮助违法行为及其危害,反思网络技术和网络虚拟性对于传统刑事立法的冲击和对传统刑法理论的挑战,并进而思索有选择地将某些帮助违法的行为加以独立入罪化,已经越来越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受贿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辩解已将受贿款用于“公务开销”、捐赠给公益等情况,多年前个别地区的司法机关采取“扣除法”的处理模式:如果犯罪人将赃款用于单位公务开支或者公益事业,可以相应扣除,把剩余部分作为受贿的最后认定数额予以定罪。此种做法因缺乏法律和理论依据而受到抨击。近几年“扣除法”被重新使用,引发理论界和社会的广泛争议。与此同时,涉及此类问题的上海市相关法律政策的出台,更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