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政目的和执政手段构成了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定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必须着眼于二者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是核心理念,而党的全面领导统领理念、"四个自信"使命理念、"五位一体"发展强国理念、"四个全面"治理现代化理念、军民融合富国强军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等基本理念依据与核心理念的关联由内向外呈梯...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是一个双向的主动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和谐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结构动力.对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二者关系的审视,有助于加深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性与复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对执政理念概念界定的意义在于厘清执政理念的含量,这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一个基准。执政理念具有层次性,包括目的与手段两个方面,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考察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基于目的与手段的向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包括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5.
论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口老龄化将会成为未来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头等人口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这一问题,是保证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前提。一“可持续发展”是人...  相似文献   
6.
章越松  梁涌 《理论月刊》2004,(10):155-158
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时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善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使其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7.
章越松 《求实》2007,3(5):15-18
目的与手段是执政理念的两个基本含量,识别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只能从执政党所提出的目的,以及围绕目的所进行的手段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其中蕴含着执政党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50多年的执政活动表明,其执政理念内涵了对物与人的双重价值的同步增值以及对制度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8.
章越松 《探索》2007,3(4):15-19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形成了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价值哲学向度看,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具有坚持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9.
章越松 《探索》2006,3(6):21-24
江泽民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问题,体现了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的价值关怀,内涵了丰富的价值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以人民群众为本位的价值主体、以第一要务为标准的价值评价、以执政为民为选择的价值取向、以创新为动力的价值创造和以全面协调发展为手段的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和谐社会的倡导,其意义在于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理念进行重建,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怎样一种社会,表达基于事实判断层面对人类社会理想的价值诉求.在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以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为视角的研究者偏多,而以历史学与政治学相结合为视角分析的则相对偏少,这虽然与和谐社会命题本身所涉及的问题阈相关,但是,却并不意味着历史学视角的不重要.任何社会都需要和谐,和谐因素以其独特性内在地勾连于历史发展的向度之中,这对于为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所尊崇的“治世”、“盛世”而言亦无例外.那么,“治世”、“盛世”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模式?其兴衰变迁的社会成因是什么?当前,它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又有哪些重要启示?可以说,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裘斌老师撰写的《“治世”·“盛世”·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以下简称《启示》)一书,从历史与政治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