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的基本规律的把握,来源于革命时期对党的建设的探索与积累:一是围绕社会主题建设党,体现社会选择的规律;二是围绕时代特征建设党,体现历史选择的规律;三是围绕凝聚社会力量建设党,体现社会建设的规律;四是围绕满足民众期盼建设党,体现人心向背的规律。规律是持久地起作用的,是合法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只要持久地把握住这些基本规律,执政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2.
<正>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并发挥了巨大的制度优势。但在当前农村治理实践中,体系设置的不完备、运行机制的不完善等现象仍然存在。若不能及时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乡村治理的直接效能和党在农村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以"三治融合"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半个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划为四个阶段,论述了其由来、发展及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走向,以达到“理顺历史脉络,明辩是非曲直,着眼未来发展”的目的,为中美两国发展健康、稳定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乡"与"镇"都有自己的起源过程,"乡"与"镇"关系的产生主要基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相似。从"乡"与"镇"的关系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来看,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国权不下县"的"乡制"的确立,与随之而来的"镇"的"权归知县","镇"逐渐融入乡制,成为乡制主导下的乡村社会的组成部分;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镇"逐渐从乡制中凸显出来,经历"镇"与"乡"分别建制,"国权下沉"至"乡"、"镇",以及"乡"的建制逐渐向"镇"的建制转变,乃至演变到今天的"镇"主导乡村社会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亟待深化的重要领域。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到20年代左右才进入中国现代化的理性视野的原因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和中国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内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指导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规矩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规矩思想是以"唯心主义"为其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规矩思想开始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规矩思想的新功能体现在:用规矩"立政治"、用规矩"树表率"、用规矩"成就伟大",所以规矩思想对于成就新中国新的政治文明的新辉煌,尤其对于取得反腐败的成功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此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源头上,通过治穷,堵绝留守儿童的产生;其二,本质上,教育父母正确认识与处理打工挣钱与培育教育孩子的关系;其三,体制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落实农民国民待遇;其四,其它社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生怀 《长江论坛》2008,1(2):11-15
本文阐述早期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救亡图存是动力;二、把握国情是基础;三、确立主义与组织政党是条件;四、选择社会主义是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表达中国社会特指政治实体的基本语汇,党这一概念的汉语语义,经过4个阶段的长期历史演化,不断改变人们认识党所持有的特定政治内涵:一、中性词的党,指中国(古代)农村的基层治理单位;二、贬义词的党,指狭隘的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三、中性词的党,指社会政治团体或政党;四、褒义词的党,专指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党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其中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设岗创星"是其路径选择."设岗创星"活动的目标是农村社会发展了的形势所提出的现实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让支部活起来、让党员动起来、让百姓富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