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现代城市因人口聚居、建筑密集、活动复杂而日益成为风险中心,呈现出复合性、联动性、叠加性、扩散性、隐蔽性增大等整体性风险。本文基于韧性视角,引入"韧性城市"概念,剖析了现代城市整体性风险防控实践的六大盲点和弊端,并分别从空间、时间和层级三个维度提出了韧性城市风险治理的范式,梳理出"都市群-城镇带-生活圈"防范风险扩散、"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阻遏风险延递、"宏观搭台-中观定标-微观落地"化解风险叠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几方面推动城镇化进程;贵州省城镇化的发展能为旅游业创造发展契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并且引导旅游业正确的发展方向。贵州省的旅游业要与城镇化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应利用二者互动发展的关系,将旅游业发展与多种产业相结合,多途径推动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城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将科学性与特色性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2008年人保财险贵州分公司对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府的宣传和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贵州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摆烂”作为社交媒体亚文化的新变种,被青年视为一种“逃避可耻但有用”的处世哲学。本文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和半结构化访谈,对青年的“摆烂”现象进行了全景式剖析,形成三项研究发现:第一,从宏观文化环境来看,“摆烂”是“丧文化”的叙事创新,也是“反内卷”的行为实践,体现了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发挥了涵化认知和渗透行为的作用。第二,从中观运行机制来看,符号生产、自我宣称、裂变扩散、话语竞争、角色扮演等五重机制共同构成了“摆烂”的内生逻辑。第三,从微观行为来看,青年的“摆烂”实际上是一种权变性行为,体现了相机匹配的决策逻辑,并可从虚实殊途、时序流变、意图继替、圈层区隔、群际分化的角度对“摆烂悖论”的成因做出解释。最后,本文认为青年的“摆烂行为”并不总是被逃避主义所支配,也可能包含着“精致利己主义”的深层意图。对此,应通过出台激励型政策、规制型政策和引导型政策,对这一社交媒体上的亚文化现象进行纠偏与调适。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是破除乡村公共服务制度隔离型碎片化、资源匮乏型碎片化和府际竞争型碎片化等历史积弊,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浙江“浙里兴村共富”场景化应用创设出一种以整体性治理理念为核心的“整体智治”范式,通过服务项目内容的整体统揽、组织体系架构的整体互联、平台数据资源的整体贯通,推动了乡村公共服务从碎片化供给走向整体化供给。从逻辑上看,“整体智治”在时空维度、纵向维度、横向维度融合了整体性治理理念,完成了场域延伸、权威展演与组织重塑,是乡村公共服务模式的变革性重塑。从本质上看,“整体智治”是整体性理念与数字技术双重加持下形成的“注意力竞争”,也是在变革型组织推动下形成的以“集成与共享”为核心的数字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