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本文以深圳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变迁为例,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国家与流动人口关系的变迁。本文认为,在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从"压制型管理"转向"监视型管理"。这种转变体现了国家—社会关系从"强制主义"转变为"法团缺位的合作主义",也反映了国家与流动人口关系从"强制—服从"逐渐转变为"看守—被看守"。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从"家长"到"看守者"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并以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转变体现出来.走在城市化进程前列的深圳,其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发生了从"压制型管理"到"监视型管理"的转变,其背后隐含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强制主义"到"法团缺位的合作主义"的变迁.这种变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城市化推动的,同时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自身.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劳动社会学角度梳理了西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理论来源、重要概念和对中国研究的启发。本文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劳动研究的批判和拓展,这些拓展包括推动劳动研究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双重不平等,以及打破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边界,关注私人领域的情绪、身体表征、审美和亲密关系的商品化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几个重要概念——"情绪劳动"、"情感劳动"以及"身体劳动"、"审美劳动"和"亲密劳动"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了梳理,提出在中国进行性别与劳动研究需要考虑本土文化、国家、经济转型模式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S市I品牌W门店的研究发现,资本通过空间设计(空间划定、分割和建立等级)操纵服务业劳动者的情感劳动,实现"空间化的情感劳动"。门店根据利润大小进行空间设定,而销售员在不同空间中从事不同程度的情感劳动。利润高的正价区,销售员进行"深层伪装";利润低的打折区和盘点区,销售员进行"表面伪装";在无利润的仓库中,销售员则暂时性地脱离情感劳动,展现真正的自我。此外,销售员还在试衣间等过渡区从事多重情感劳动,而店长或店长助理则在收银台进行全场监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东城区的打工者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的外出打工者在婚恋状况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在择偶途径上,男性主要通过自己认识,女性主要通过老乡介绍;择偶标准上,男性更注重健康和外貌,女性更注重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在择偶上的家庭影响方面,女性受到家庭的影响较大,而男性受到父母干涉的程度较小。研究还发现,外出打工的女性在婚姻观上存在代际差异,年轻女性的观念更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更能接受。城市经历对打工者婚恋观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的状况对打工者的性观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情绪劳动理论框架与男性气质研究视角相结合,从“情绪劳动的形式”和“客户歧视情况”两个维度考察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项目中男性养老护理员在不同情境中所进行的男性气质展演。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项目的养老护理工作同时包含情感和非情感(技术)面向,而男性从事该工作时往往遭遇两种歧视。第一种歧视是人们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养老护理员从事该工作的歧视。这种歧视导致男性养老护理员遭遇性别身份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冲突,从而形成两种回应方式:一是消极回应,表现为掩饰或退出;二是积极回应,表现为探寻养老护理的社会意义,再造养老护理与男性气质的关系。第二种歧视是男性养老护理员在护理的劳动过程中所遭受的城乡、阶层和性别相互交织的歧视。面对这种歧视,他们会通过“浅层表演”展演“技术专家”型男性气质,或通过“深层表演”展演“大丈夫”型男性气质。而没有遭遇歧视时,他们也会通过“浅层表演”激发自己对老人的“孝”,展演“孝子”型男性气质,或通过“深层表演”激发“大爱”,展演“仁人”型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以往关注育儿实践的母职研究和关注全球化的育儿知识传播研究,本文通过“本土市场化”这一框架来分析不同阶层的母亲在与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的互动中所形成的不同主体,以及她们在本土情境中对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的吸纳和运用情况。本文发现,不同阶层的女性在“激烈的教育竞争”和“兴起的育儿市场”所构成的本土社会经济环境中,从自身不同的经验出发,对来自西方的蒙台梭利育儿知识进行部分吸纳和利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主体:城市中产女性形成矛盾和焦虑的“蒙氏妈妈”主体,农村务工女性则形成“不专业”的“蒙氏育婴师”主体。前者通过社群支持和“选择性吸纳”蒙氏育儿知识来缓解自己的矛盾和焦虑,而后者则通过“工具性使用”蒙氏育儿知识来完成工作和促进家庭发展。二者的回应策略也成为以蒙台梭利为代表的西方育儿知识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基于2021年“上海家政服务人员RDS调查”的1000份家政服务人员样本,探讨培训对家政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家政服务人员获得的培训证书数量与其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获得的培训证书数量越多,工作满意度越高。但是,家政服务人员接受的培训时间长短却对其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培训认证对家政服务人员满意度的提高更加有效。其次,语言技能的获得也有助于提高家政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社会歧视则会降低其工作满意度。再次,不同工种的家政服务人员之间存在工作满意度的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要远低于月嫂。此外还发现,年龄、工龄、收入、工作时间、合同类型和与配偶的关系等都对家政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