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政治身份认同上,柬埔寨华人既认同所在国社会,同时也高度认可其华人身份。在族群和文化认同上,华族与柬埔寨高棉族的族群关系较为融洽,他们重视华人文化和语言传统,普遍认可华文学习的高度重要性,仍保留着较强的华人特性,认同柬埔寨文化的同时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对华认知上,柬埔寨华裔新生代对中国有着较为浓烈的兴趣,他们认为中国的国家形象正面积极,认可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相比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的华人,比如菲律宾、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柬埔寨华人对中国的态度和认知更为积极和正面。  相似文献   
12.
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基于一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制度———政治和经济的体制———的建构最终影响和制约着一国竞争力的演变及其在历史上的命运。文章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论证制度变迁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 ,同时认为在判断一国制度是否合理时 ,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可供选择 ,制度生存的背景和环境也最终决定了制度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在10年内成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这一经济整合的趋势将给整个东亚和世界经济格局带来巨大的变化。文章在对广东省与东盟经济交流及经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广东可以在产业结构、资源、技术、劳务等方面积极地融入这一整合的进程中 ,并以此扬长补短 ,促进广东经济的国际化 ,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作为后殖民国家的印度尼西亚,其国内社会的特性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这种影响表现在其内部的脆弱性——多样而分裂的族群、宗教、领土等问题,被视为对国家潜在的威胁,因此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影响了外交政策。其独立自主外交、不结盟政策、对大国的疑虑都是这种脆弱性的体现。在中国对印尼以及东南亚的外交政策中,要充分考虑后者的脆弱性及由此衍生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在完成从"过客型"到"定居型"的转变后,因应政治身份的变化,在文化上也逐渐融人所在国社会.笔者认为海外华人的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目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融合与冲突并行.同时,在全球化时代,存在加速认同与冲突的二律悖反的现象,即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一方面有强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这一趋势则有可能导致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兴起于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可以把在过去三十年间研究东南亚的中国学者划分为三代,在第二代学者时期,来自东南亚的“归国华侨”在东南亚研究领域里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他们与中国本土出生的学者一起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第三代东南亚研究学者则都是中国本土出身。尽管研究东南亚的中国学者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与他们的西方同行相比,中国的东南亚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学术质量不高、因合作不够而导致学术上的重复工作、基础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同样薄弱等。但目前在中国,一些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研究东南亚的学者以及优秀的作品正在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