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自由的选举,就没有民主政治."[1]现代民主政治中,各种政治制度都染上了选举的色彩,因为"政府的持续和构成政府党派的力量都是由选举制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42.
孙哲 《学理论》2013,(23):146-147
公司作为法人的典型代表,是法律拟制的民事主体,其权利能力受到限制。但国家对法人权利能力的限制与股东对公司权利能力的限制存在差异,不应混淆。前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后者有利于保护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该在放宽国家对法人权利能力限制的同时,确保股东对公司权利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43.
非国内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法律选择阶段,当事人自主选择仲裁程序法;程序进行阶段,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仲裁地法院对仲裁程序的干预;承认执行阶段,被仲裁地法院撤销的非国内仲裁裁决在他国仍可得到承认和执行。该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商事仲裁的自治性。  相似文献   
44.
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评析--兼论我国的外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哲 《国际观察》2003,25(1):3-9
美国国会去年专门成立了两个处理中国事务的委员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和国会-行政当局处理中国事务的联合委员会,即现在常说的"中国问题委员会".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个委员会成立之后对有关中国问题的立法、监督及其他活动,借此分析这两个委员会在国会对华决策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同时提出我国针对这两个委员会可能采取的对策和方针.  相似文献   
45.
美国在台湾的"特殊利益"--无论是战略利益、经济利益,还是心理方面的相互认同,都在深刻地影响着美台关系的演变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决策.美国在台"特殊利益"的建构力量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台湾对美国尤其是美国国会的游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外部信息的输入;美国国内"台湾帮"、或者说"蓝军"的努力,揭示着外部信息内化的过程;思想库与大众媒体的作用,由此外部信息得以普及化.尽管作为输出的美国对华政策带有强烈的美国在台"特殊利益"色彩,但这一建构起来的幻象不仅逐渐遭到"台独"自身的侵蚀,而且因为中国大陆自身的强大而不断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46.
中国的政治改革不能依赖政治热情和激情,必须提供切实可行的政治基础和引进可参考落实的政治技术,使改革便于起步,同时少些阻力,降低改革成本。西方议会发展对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有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