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南亚华人参政的特点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权利是族群和个体的根本权利 ,是经济利益的根本保障。近 3 0年来 ,东南亚华人的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参政意识也随之提升。东南亚华人参与当地政治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华人政党或社团代表华族群体参与 ,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 ,但惟有新加坡华族能平等参与社会政治 ;二是以公民身份参政 ,不凸现华族身份 ,不代表华族群体 ,如泰国、菲律宾和越南。  相似文献   
22.
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23.
清朝对华工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禁止到保护的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一过程的分水岭,本文拟对这一变化的经纬作初步探讨。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政府对华工出国的政策1、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华工出国的政策明清政府历来严禁人民出洋,也禁止外国人在华私买或诱拐中国人。明万历年间就明确规定,“凡新、旧夷商不许收买唐人子女,倘有故违举觉而占恡不法者,按名究  相似文献   
24.
近20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日益密切。就贸易依存度而言,东亚已接近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堪称超越政治制度差异而组成的自然经济区域的典范。东亚区域大部分与东亚汉文化圈重叠,各国有相近的文化和价值观。相比欧盟地区,东亚地区历史上长期和睦相处,在东亚商贸圈内互通有无。因此,东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有着坚实的历史、人文和地理基础。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促进一体化的政府间制度性安排也必将应运而生。当今各方政治领导人的主观意向,只能某种程度延缓或加速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25.
21世纪前期的华侨华人社团,不但数量增长快,经济功能凸显,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由于近40年大量中国新移民涌向国外,商会和同乡会社团成为新移民互助和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平台,也是他们最热衷成立的社团组织。社团之间联合的态势虽初步形成,但还需更快整合,才能有效维护华人的共同权益。  相似文献   
26.
二战以来柬埔寨华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以前,华人在柬埔寨一向能安居乐业,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基本上享有与当代土著相当的政治权益。1970年至1986年,红色高棉和越南傀儡政权实施暴力排华政策,华人社会遭受灭顶之灾。1987年以后,随着海外华资的进入和中柬关系的改善,华人社会逐步复兴,并在经济上重建优势地位。随着华人人数的增加、华人社区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族群凝聚力将不断增强,华人的政治影响将会扩大。  相似文献   
27.
本文概述了海外华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指出在海外华商与中国大陆日益加深经济整合的同时,中国大陆在该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日趋明显。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的海外华商网络将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新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侨务政策发生较根本的根本的变化,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务实。根据国外侨情变化的特点,特定出有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根发展,又能促进其为祖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务实侨务政策。一、新时期海外侨情变化与特点新时期海外侨情的特点之一,是华侨华人的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海外侨胞的数量估计为1300—1500万人。在80—90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当在3000万人左右。其人数增加的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二是新时期产生的新移民。中国人的传统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60…  相似文献   
29.
中南半岛四国华人的同化浅议庄国土随着近20年来海外华人在经济上获得较大成功,对匀们的全方研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涉及的学科几乎包括历史、经济、社会、人类、民族、法律等所有人文研究的学科。同化问题是华人研究中具有“纲举目张”的领域,涉及华人的历史存在...  相似文献   
30.
19世纪前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正面临着重大的转折时期。18世纪中西贸易的基本结构,是西方国家以其殖民地产品,主要为白银、棉花、胡椒等交换中国的茶、丝、瓷器等。当这种贸易结构能保持平衡时,西人仍能获得巨额利润,传统的贸易方式仍可维持。由于白银短缺和中国政府厉行鸦片查禁,传统的中西贸易结构难以维维.西人随即诉诸武力,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使以英人为首的西方国家以武力重组中西贸易结构,迫使中国接受鸦片。从此以后,西方对华扩张已从商务渗透转为军事入侵和政治控制。本文探讨以白银交换茶叶的中西传统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