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无产阶级国家应该采用民主共和政体。1848年革命时期,他们就提出彻底推翻君主制,把全德国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力争把这种民主共和国变为“社会共和国”。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巴黎公社就是无产阶级所向往的“社会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4页) 列宁卓越地发挥了上述思想,在领导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阶段性及其特征,这就是以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共和制为基础,由人民监督过渡到直接参与,再由直接参与过渡到全部权力由国家回归到社会,从而实现社会管理和国家消亡。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纲领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制定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纲领。实践这一纲领,就是要坚持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要求推进经济建设,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为根本要求推进政治建设,以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根本要求推进文化建设,以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要求推进社会建设,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要求推进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驶入了快车道。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深入认识和运筹帷幄,推动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辉煌成就,积累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及其经验。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促进人民恩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快培养造就高...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事业中的总揽全局的根本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的公意性的重要手段,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事业,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这六个基本判断,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蕴含有国家利益的思想。综观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思想概括为。国家利益是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包括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和国家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职能的最终动因。一、国家利益是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时代主题转换、冷战格局存续、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深入等方面的国际形势演进中,当代资本主义既扮演了重要角色,又受到这些方面国际形势的重要影响。考察国际形势演进中的当代资本主义,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国际形势演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线索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研究资本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基本方法。用这种方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且表现形式多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既具有引发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作用,也具有推动资本主义调整改革的建设性作用;它所推动的调整改革产生了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使当代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20.
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里,辛亥革命的发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它使中国人民在20世纪的前进道路上经历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自己所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辛亥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