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伊斯兰教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小健 《当代亚太》2003,(12):10-15
马来西亚是一个伊斯兰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 ,但长期以来宗教对政治的直接影响有限。 1 999年大选后 ,宗教问题成为主要的政治议题 ,朝野马来人政党都试图比对方更加伊斯兰教化 ,马哈蒂尔总理甚至宣布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根据马来西亚的民族构成和政治斗争现实 ,笔者认为近期马来西亚不会成为神权伊斯兰教国 ,但政治伊斯兰教化会促使巫统和伊斯兰教党继续强调自己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32.
面对全球化,马来西亚华人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来西亚华人而言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合作加强和全球经济要素跨越国界的自由流动 ,一方面使华人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全球经济资源 ,如资金、人才、原料、市场、劳力等 ,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但另一方面 ,也使华人经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各种冲击 ,如资金流动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海外商品市场急剧波动的影响 ,以及和其他国家争夺全球经济资源的激烈竞争等。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可遏止 ,马来西亚华人将面对什么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应对全球化的各种条件及其挑战与机遇 ,以对当地华人经济的发展有一…  相似文献   
33.
1998年 9月发生“安瓦尔事件”后 ,马来西业政局空前动荡 ,曾有舆论认为执政党国民阵线在第十届大选中将失去多数席位。但结果却是国阵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继续控制国会 2 / 3绝对多数议席。本文对国民阵线获胜的诸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认为经济成就、政治优势 ,以及华人选民的全力支持是国阵获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本文试图从马来人的角度,探讨马来西亚族群教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马来西亚政府的马来人教育政策,包括教育马来化、高等教育优先、财政支持等,分析马来人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发展对马来人职业和收入的影响。本文认为,马来人教育发展及随之而至的相对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各族群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如果政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能公平对待其他族群,族群之间的关系将更融合,社会发展也将更稳定。  相似文献   
35.
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小民寡和国民缺乏磨练是新加坡的突出不足.但新加坡有三个优势:一是政府的高效灵活、对外联系广泛和颇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二是经济开放及较早经受经济全球化的考验;三是拥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各种素质优势.  相似文献   
36.
目前,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指马来西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马来西亚大张旗鼓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于90年代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自80年代后期,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马来西亚一直拟摘取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桂冠,跻身新兴工业国之列.1991年初,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制定了《2020年宏愿》的远景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成工业化先进国家.无论是新兴工业国,或是工业化先进国家,均要求推进技术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第二,是马来西亚劳力严重短缺的客观要求.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发展,马来西亚过  相似文献   
37.
冷战结束后中马政治经济关系非常密切.马来西亚大幅度调整对华政策以及中国的积极回应,是中马政治经济合作明显增加、达至双赢的主要原因.马来西亚对华政策调整和中马关系的良性互动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中国和邻国关系的有效准则;中国和平崛起对邻国不会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38.
在位22年之久的马来西亚总理和执政联盟国阵主席马哈蒂尔,按计划于2003年11月全面引退,马来西亚由马哈蒂尔指定的接班人、前副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带领正式步入后马时代.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的一切,引起国际社会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9.
自6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就以吸引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策略。1988年后,马来西亚更成为东南亚诸国中,最具外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期间,向外投资往往遭到各种抨击。然而,90年代初,马来西亚却掀起投资海外的热潮,并把中国作为投资的重点国家之一。个中原因和状况,是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 促使马来西亚商人投资海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的需要。马来西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小国,内销市场有限,战后历经数十年发展,特别是1988年以来大量吸纳外资加速经济发展后,工业发展正面临劳工短缺,技术力量不足,基础设施跟不上和土地成本高涨等问题。 其中,人才劳力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症结。据统计,1991年马来西亚人才供应为7257900  相似文献   
40.
引言过去十年,日本设于马来西亚的子公司或联合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本文目的是验证它们适应马来西亚特定环境的经营管理类型。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母公司国际营业策略本身对当地环境的适应,第二阶段就是马来西亚子公司或联合企业在它有限程度的自主经营方面对当地环境的适应。第一阶段对马来西亚的适应是相当有限的,本文主要研究第二个适应阶段。第二个适应阶段可根据我们向马来西亚1982年已有的日本子公司或联合企业所提出的问题来加以考察,这些子公司全部名列日本贸易振兴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