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技革命导致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因为顺应了科技革命的趋势不断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和完善,从而缓解了其自身的矛盾,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2.
巴斯克民族分离主义产生于 1 9世纪末 ,是影响西班牙国内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其产生和发展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埃塔组织派生于巴斯克分离主义 ,是一个思想狂热型的恐怖主义组织。西班牙反对分离主义的斗争要取得完全的胜利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进入新世纪,非洲国家纷纷提出"向东看"口号,积极发展与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及东盟等亚洲国家的关系,尤其注重加强同中国的经贸联系,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既给中国加速国内经济发展、巩固和加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及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带来重大机遇,又给中国的外交环境特别是中国的大国外交带来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美国对哈展开了持续的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全球公共外交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密切合作,同时对哈萨克斯坦的精英给予了特别关注。美国在哈萨克斯坦的许多公共外交项目本质上是在向哈"输出民主"。对美国在哈的公共外交需客观评价,既要认识到它在哈国内的积极作用及其成效,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美国对哈公共外交的得失应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恕  后俊 《德国研究》2012,27(1):42-51,126,127
中亚大量德意志人的存在使德国在苏联解体后迅速积极地介入了中亚事务,而能源、安全、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以及中亚战略地位的提高则使德国不断增加在中亚的投入并制定了中亚政策;与此同时,德国也推动欧盟积极参与中亚事务,推动欧盟出台了中亚战略.德国在中亚的影响将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外保安业的诸多方面作了比较,并对我国保安服务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提出了我国保安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政绩漫谈     
政绩,是做官的专利产品,也是做官的硬指标。不出政绩的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会被称为白拿国家俸禄的庸史,用句成语叫“尸们素餐”。如果把现代的官称为公仆,那么要想取得主人认可的政绩并不容易,这通常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公仆的主人们是一个庞大的、十分挑剔的群体,他们有的穷,有的富,有的有文化,有的设文化。但不管怎样,政绩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所以,一个当公仆的,为了政绩要付出的往往是汗水、心皿、健康、乃至家庭的幸福。当然也有的公仆流了汗,也付出了心皿,可就是没有取得令主人们满意的政绩。这就没办法了,这只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全国揭批“法轮功”歪理邪说中来读鲁迅先生的“打鬼”篇──《随感录三十三》,就令人有这样的感觉。八十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以所谓“灵学派”为代表的一帮“鬼神论”者。他们组织学会,创办杂志,宣扬鬼神说,使整个社会罩满了妖氛鬼气。对这股反科学、反民主的浊流,当时有识之士奋起口诛笔伐,形成了“五四”运动前的一场“打鬼运动”。鲁迅先生乃打鬼勇士之一,他于1918年10月写的这篇《随感录》,揭露了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鬼神论”的丑恶嘴脸。对照当前“法轮功”的罪行,重读这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颜色革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社会运动学的角度考察了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发生"颜色革命"的结构性因素,将其纳入社会运动的分析范畴,视其为反权威主义政权的社会运动.在分析中,区分了导致"颜色革命"出现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面上,采用的是结构分析方法,考察了这几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和社会结构;在微观层次上,使用了政治过程理论中政治机遇结构模式,提炼出构成"颜色革命"政治机遇结构的四个因素社会运动组织和团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这些国家传统的政治生态、社会运动者的动员策略和政府对"颜色革命"的反应以及外界势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