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论文分析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结果、性质、原因和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影响。在这次选举中,基于宏观和微观因素,国民党无论是在实际得票数,还是在执政县市数目和人口数上,都明显落后于民进党,难免辐射到一年后就要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的"二合一"选举,台湾面临政党再次轮替的极大可能。民进党在大获全胜前提下是否会调整大陆政策,是观察台湾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可能结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台湾政党体系是继续趋异还是趋同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相似文献   
22.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不断蔓延,中国对外多形式、多层次的医疗援助与物资供应维护了众多国家的卫生安全.中美两国在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上显现出实力要素构成比例失调下的权力变更.由于中国在中低端医疗产业链上具有相对优势,其在抗疫过程中所展现的政府有效性更进一步放大了中国在维护全球公共安全领域的短期领先地位.在中美结构性冲突的大背景下,权力变更正在改变涉及核心利益"低阶政治"领域的权力可让渡性,并激发守成国(美国)采取一系列旨在维持自身优势的预防性行为,客观形成对崛起国(中国)的遏制.不同于传统的权力转移,政府为主所引导的权力变更能否稳固,依然存在可替代性、短期性、可逆性三种风险,这种权力变更也进一步加剧中美两国在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23.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相似文献   
24.
林冈 《理论参考》2010,(4):59-62
美国新政府对台海政策的总体目标仍然是维持两岸关系的现状,即不统不独。随着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积极发展,美国对台海政策积极面将增多,致力于营造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25.
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台湾当局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引起了岛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目前,这场“政治革新”还在继续发展之中。本文拟就“政治革新”的背景、内容、目的、性质及其对未来政局的影响,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6.
2016年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结果,意味着岛内政党生态已经发生"绿大于蓝"的逆转,但国民党仍是岛内第二大政治势力,在台湾中北部地区较有基础.台湾对抗性的社会分歧,决定了民进党和国民党各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党际竞争中的地位优劣与否对党内派系的整合或分化具有形塑作用,而党内斗争的激化又会透露党际竞争的生态改变和政党轮替的蛛丝马迹.台湾发生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台湾面临的治理问题,即在社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如何兼顾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如何界定和处理两岸关系问题.台湾社会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维倾向,将轮番牵动中间选民,包括年轻而尚未确定长期政党认同的选民的投票行为.这将导致政党轮替和政策变更不断发生.  相似文献   
27.
林冈 《台湾研究集刊》2007,77(1):45-50,65
台湾问题是困扰中美关系的一大难题。美国基于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利益考虑,试图对双方采取平衡交往的双轨政策。但这一政策却因美国国内不同利益团体的作用,选举周期的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海峡两岸的政治角力,不时地受到冲击,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美国对华政策的周期摇摆性,不利于维持台海现状。1995-1996年的海峡危机和2003-2004年岛内公投、制宪、正名风潮,与美方未能妥善处理台湾这一难题,给台北发出错误信号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8.
台湾“九合一”选举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的溃败,说明蓝、绿执政县市格局已发生变化.鉴于民进党在县市长席次及其所掌控的人口过半,国民党在2016年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中将面临更大的危机.民进党的执政版图向都市大幅拓展后,有无可能调整大陆政策?台湾的政治生态有无可能从两极对抗走向趋中妥协?这些是影响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29.
2012年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说明,单名选区相对多数当选制有利于两党体系的强化。这次选举延续了"蓝大于绿"的政治版图,体现了单名选区制对现任"立委"和既有政治生态的照顾,而"总统"和"立法院"合并选举,则加强了两党对决的氛围。此外,"北蓝南绿"、"蓝大于绿"的县市执政格局,也影响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具体得票多寡和选举的最终结果,强化了台湾的两党体系。  相似文献   
30.
2022年台湾地区县市长和议员的选举结果,延续了国民党掌控大部分县市和民进党控制全台行政和立法机构的不对称局面。“九合一”的选举结果对国、民两党的内部凝聚力有不同的影响。蔡英文的领导权威日益受到民进党内不同派系的挑战,朱立伦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可望得到加强。在2024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能否对民进党发挥有力的制衡作用,在稳定两岸关系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是值得继续观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