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者高坂正尧指出:战后日本外交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经济中心主义”,无论是内政,还是对外政策的实施或是外交行为的目的,都以国家经济的恢复增长和繁荣作为最主要的目标,都带有极为强烈的经济色彩和功利动因,可以说是一般性政治外交的经济化。而“经济中心主义”的外交战略,又决定了日本对外援助政策以“经济开发”为基本特征的原则方针和行为方式 。  相似文献   
32.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尽管承担了与本国国力并不相称的国际主义义务,却并没有完整的战略决策权。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所奉行的“对苏一边例”政策和中苏结盟,又由于苏联居于国际共户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在朝鲜战争的全部过程中,尤其是历次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  相似文献   
33.
1996年以来,随着日、俄各自调整外交战略,亚太地区四大国通过对话协商加快了建构地区战略新格局新秩序的步伐,日、俄分别将与对方的关系纳入本国国际战略的大框架,各自调整对对方的政策,日、俄关系出现了淡化领土问题、打破外交僵局、全面发展双边关系的新迹象。但由于领土问题及其它一些错综复杂的因素,日俄关系的发展仍是一个长期议题。  相似文献   
34.
2006年9月,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并组成新内阁后,提出要推进"有主张的外交".日本对外政策也因此而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35.
安倍内阁提出“有主张的外交”的新理念后,日本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出台“亚洲通道计划”、“自由与繁荣之弧”、“价值观联盟”等一系列新举措。然而,这并非日本改变其以日美同盟为主的外交基轴,而仅仅是日美同盟战略框架内的政策调整。日本对欧、对俄的基本外交政策也不会改变,争取“入常”仍将是今后日本外交的重点。  相似文献   
36.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欧洲统一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先后成立,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成立了许多个多种层次、不同主体的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EPC),由参加各国的部长级官员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37.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25年来,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长足进展,经济合作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而日本政府对华提供的官方开发授助(ODA),在中日经济合作中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日本前驻华大使国广道彦认为:“ODA已成为当前中日政府间合作的最大支柱”.  相似文献   
38.
东亚研究在美国林晓光东北亚论坛1998年第1期一近年来,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研究在美国日益升温,许多大学开设了东亚系、科研究重点大多是语言和社会科学。精通中、日、韩语言、文字的专业人才成为法律咨询、经贸往来、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家,更有政...  相似文献   
39.
日本新《防卫大纲概要》出台,预示着日本自卫队的建设规模、装备结构、任务使命等方面较过去有重大突破,在海外活动有了政策原则和法律保障。日本这一全面适应美国亚太战略需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政策走向,将给亚洲地区安全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0.
朝鲜战争与建国初期我国东南沿海防卫战略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和东南沿海防卫战略发生了变化 :即在战略方向上从东南转向东北 ;在战略重点上从积极进攻转为积极防御。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