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22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他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生命点灯人"、"万颅之魂";他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保持着该领域多项世界纪录;从医60年,他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一直忠诚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中国医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就是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神经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忠诚。  相似文献   
82.
2014年1月10日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一刻,离让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东方巨响”响起——1964年10月16日15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总装备部高级顾问程开甲“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相似文献   
83.
王建柱 《党课》2013,(9):120-121
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4.
2008年1月22日是"湘南起义"爆发8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当年曾经参加过湘南起义的老红军、95岁高龄的彭儒老人。彭儒出生于1913年3月,到2008年已经95岁。虽已95岁高龄,但历经战争洗礼的彭儒身体依然硬朗。95年是一段历史,它记录着这位老人南征北战、赴汤蹈火的一生;记录着她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强盛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死而后已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85.
正党校教育(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党成立近95年的光辉历程中,党校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的事业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本文将简要回顾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校建设与发展的若干经典片段与事件,让读者了解党校在这一时期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6.
以史鉴今,以史资政。这是领导干部热衷于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这就意味着要向历史学习,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  相似文献   
87.
“留日留美复留苏,遵义庐山何嗟如。残冬未尽身先逝,化作春泥香如故。闻公立志解民忧,逆风疾雨劲更道。诲人不倦深得益,甘为孺牛照千秋。”这首《怀念张闻天》,是张闻天一生的真实写照和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88.
王建柱 《党课》2010,(9):118-119
马海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 马海德1910年出生于美国,1933年到中国。1936年,他与美国记者斯诺一起到陕北保安访问,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在考察中他感到,根据地代表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同年10月,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9.
<正>北京玉渊潭东岸的钓鱼台,是首都著名的园林古迹之一,钓鱼台国宾馆就坐落在其中。这是领导人会见和宴请外国首脑的主要场所。这里看不到富丽豪华的大厦,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只能看到高高围墙上伸出的翠绿茂密的林梢,大门中央灰色假山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门前身着戎装威武挺立的武警战士。每当有外国元首到访,在摩托车队的护卫下,前导车及长长的车队风驰电掣般出现在这里,隆重庄严的气氛,给钓鱼  相似文献   
90.
《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书中发表了大批珍贵的照片。读过此书的人一定还记得《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手,他迎着朝阳,吹响着前进的号角!红军号手的威武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中国建立后,不少曾被斯诺摄入镜头的老红军先后著文讲述被拍摄的经过。但唯独红军号手的照片仍然静静地保持着沉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