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进程和特殊进程在不同的时期有过不同的论述 ,但是这些结论都不完全适用于战后的东欧社会。东欧各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特点和各自的国情 ,探索出一条经由人民民主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理论 ,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22.
本文主要论述了列宁在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他写作<论合作社>一文期间,关于在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着重阐述了列宁在从<论粮食税>到<论合作社>期间关于这一道路的探索及其成果.文章认为,由于"直接过渡"思想和政策在实践中的失败,列宁和俄共(布)不得不采取一种通过新经济政策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间接途径.但是由于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列宁又进而开始探索如何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统一战线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是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独特政治形态。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内生于统一战线之中。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的法宝功能重新受到重视、作用不断提升,人民政协的制度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正确把握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辩证关系,在加强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以人民政协为主渠道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坚持和完善统一战线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4.
蒋锐 《德国研究》2012,27(2):16-31,124
德国现行民主选举制度,是迟至战后的联邦德国时期才最终确立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两德统一后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如拥有完备的选举组织机构,实行单一选区两票联立制和5%议会门槛限制条款,实行独特而复杂的计票制度以及严格的选举监督与审查制度等.这些独特的制度设计,对于严格约束政治主体的选举行为以及充分保...  相似文献   
25.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的产生、创新发展与长期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思想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源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策略和实践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基础是从毛泽东开创到习近平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新时代人民政协被赋予新定位新使命,对于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6.
蒋锐 《岭南学刊》2001,(5):36-40
本文围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展开,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究竟有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二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的逻辑缺陷;三是斯大林"一国建成论"在实践中所导致的种种矛盾.文章认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发生的苏东剧变绝非"一日之寒"所造成的,在考察这一事变发生的根源、总结这一事变的沉重历史教训时,我们不能不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这一理论源头出发来思考问题,不能不从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的整个发展过程和实践过程来思考问题,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  相似文献   
27.
约翰·波考克在《马基雅维里时刻》一书中,提出了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的共和主义解释。他认为,共和主义与辩证历史观的冲突是导致社会主义在美国不断失败的原因。然而,美国社会党的意识形态和成就表明:一方面,美国人确实深受共和主义影响;另一方面,共和主义不但未能抵御社会主义,反而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独特政治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然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尚未转化为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作为一种“软实力”,必须以国家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为基础,以这一制度的发展完善为依据,不断增强其说服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应着眼于解决“说什么”“由谁说”“对谁说”和“怎么说”的问题,从话语本体、话语主体、话语客体、话语介体四个向度着手,全面推进诠释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  相似文献   
29.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从嵌入汲取型到整合服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力量是影响乡村治理模式的两个变量,二者只有巧妙融合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嵌入汲取型的乡村治理模式符合中国政权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但嵌入式结构以及汲取性的功能容易造成乡村治理的内卷化、碎片化,造成乡村治理的困境.而整合服务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以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治理有效为出发点,以建设和服务乡村为核心,强调治理主体、治理结构以及治理逻辑的转换,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治理绩效,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0.
苏联史就是现代史的同义语,只有把苏联包括在内才有可能书写20世纪的世界历史;苏联的存在对20世纪世界历史的事件序列和结构,对国际体系,对文化关系和微观环境(不只局限于苏联),对政治和社会话语,对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能把苏联史错误地理解为苏联疆域内的历史,也不能理解为现代史部门内众多国别史中的一部,因为苏联史同时显示出欧洲和全球的维度,波及西欧和欧洲以外的社会乃至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因此,本文在兼顾欧洲背景的情况下,试图突出苏联史的几个主要线索,如人口损失、暴政、非斯大林化、苏维埃社会国家、合法性基础的改变、社会的转变、帝国的形成等,并探讨了与苏联现代化和工业化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