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后危机时代国际技术经济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职业教育在激发思维创新、满足产业匹配以及促进社会融合方面的功能日渐凸显.着眼于技能开发与人才培养,动态调整职业教育的定位、结构和作用领域,积极探索大职业教育观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区域突破之间的联动机制,将为我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提供有力引擎.由此,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建统一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途径,搭建职业技能支撑平台,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2.
当前,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跃升的平台期.一方面,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工业化道路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新一轮的国际信用危机对世界产业分工立体化产生明显的加速效应.面对全球化深度关联、双重挑战的战略性竞争,"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中国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其中,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是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3.
应对未来挑战,把握好未来10年战略机遇期,需要从决策层面上进一步高瞻远瞩,认清和跨越现代化进程中的拉美陷阱、西班牙幻影、日韩困境  相似文献   
54.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是放飞中国梦的现实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深刻领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本质,定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勾勒促进"五位一体"协同互动的战略路径,进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5.
许正中 《时事报告》2010,(12):36-38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突出了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等j个重点。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来看,这些重点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如何跨越“陷阱”已经有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6.
举债发展、负债经营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举债能够为公共资本性项目融资,推动社会发展,改善居民福利。例如,占全球GDP约30%的富国美国,靠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举债,以维持本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5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为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迄今还没有完全走出转化难、发展慢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寻求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新的有效途径 ,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8.
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振兴的必然趋势。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打造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枢纽是推进东北亚国家经济交流和融合、实现共赢的关键。在威海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依托山东半岛在链接中日韩,联动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构筑东北亚经贸、人员往来的平台和枢纽,构建中国综合改革示范区,对于助推蓝色经济建设,培育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推动东北亚政治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形成,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经济竞争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业安全问题日趋突出,表现在:  相似文献   
60.
数字技术变革和数字技术产业化突破开启了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数字文明新时代,社会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应的变革。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既可以是技术工程形态,又可以衍生为数字产业形态,既可以成为管理工具状态,又可以是一项公共事业。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呈现出的新特征,我国原有基础设施需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迭代升级,构建起支撑数字社会运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数字技术“装备”的传统基础设施、新型技术性基础设施、安全性基础设施和制度性基础设施。为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我国应重视突破“0-1”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域外治理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数字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夯实数字经济的基石,开启数字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