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巨龙的腾飞,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发展趋势。中国西南要紧随这一走向21世纪的潮流,就必须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而其对外开放的最大区位优势,就是面向东南亚。一、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意义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不仅是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一部分和中国内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以更为广阔的范围看,它是东亚地区日益发展的多样、广泛的经济合作的一部分。90年代中国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目的,就是要在东亚崛起、中国腾飞的过程中,逐步消除长期以来由于对外开放度不足而严重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发挥它的潜力和优势,取得它在中国经济和  相似文献   
22.
中世纪阿拉伯文化传入欧洲,是对欧洲科学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阿拉伯文化西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世纪西欧人对阿拉伯文著作的翻译,包括阿拉伯科学、哲学著作和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希腊著作的介绍。欧洲人通过学习这些翻译著作,认识了阿拉伯和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从学习外国科学文化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使西欧的文化科学迅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3.
缅甸人有一句谚语说:“多得象蒲甘的佛塔。” 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缅甸历史名城蒲甘,是一座塔城。蒲甘曾被称为“四百万宝塔城”,这当然是夸张之词。据七十年代初统计,蒲甘有大大小小的古佛塔五千多座,而当地居民不过三千多,塔竟比人还多,难怪蒲甘以“塔城”而闻名于世了。 塔城的形成 公元十世纪,缅族势力崛起于缅甸中部。1044年,缅王阿奴律陀建立起缅甸历史  相似文献   
24.
1986年12月,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全面革新开放的路线。从"六大"到2006年的"十  相似文献   
2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和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东盟10国领导人就在今后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意见.这是双方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第一次承诺与他国,而且是一个包括10个国家的区域性组织的自由贸易安排,堪称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局面,也是亚洲尤其是东亚经济合作中取得的重大进展,无论对中国,对东盟,还是对亚洲尤其是对东亚经济合作与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双边谈判已经开始,形势鼓舞人心.  相似文献   
26.
关于越南古代汉语文学,朱维之等几位先生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的第六章《中古越南文学》和林明华先生的《越南古代文学述略》都已有所论述,但稍嫌简略,且主要从单纯的文学史的角度论述.其实,“任何文学都是自己的文化和语言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看,越南古代文学就不只是文学史上的文学,而且是文化史上的文学发展.本文即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对于从10世纪中叶起到19世纪初的越南古代汉语文学,作一稍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27.
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与东南亚的交往,在近百年间出现过三次热潮。19世纪末出现第一个热潮,半个世纪前即本世纪40年代再次出现热潮。而第三次热潮是从1990年初开始,现在正方兴未艾。这次中国西南面向东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新的背景与特点,应着眼于面向21世纪,目前在深化研究,继续提出各种方案、设想、蓝图的同时,重点转向如何实施和操作。本文将对此略作分析,重点探讨云南与东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28.
一、缅甸悉档及其史料价值 封建时代的缅甸,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土地所有制是农业中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它的性质和特点不仅能反映农业生产中各种经济关系的一般性质,而且必然影响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面貌,决定封建国家组织形式的某些特点。因此,研究缅甸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分析其特点,是我们全面认识缅甸封建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研究缅甸封建土地所有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必须占有相当数量的缅甸本国历史资料,否则,就不可能作出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分析,而只能流于一般化的空谈泛论,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9.
2008年缅甸的发展中,有两件引起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一是"纳尔吉斯"热带风暴的袭击及其影响;二是"新宪法"公投."纳尔吉斯"风暴给缅甸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方面的损失,但缅甸军政府以特有的方式应对了这场空前的浩劫,也没有因此改变推行它确定的"民主路线图计划",在"纳尔吉斯"风暴袭击缅甸的同一个月中在全国举行了"新宪法公投",并在当月宣布全民公投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历经了15年才出台,是一部非常富有缅甸特色和体现了军人领导集团意志的宪法,它的通过对缅甸未来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尽管通往2010年大选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但缅甸的政治发展看来仍在沿着军政府的"路线图"艰难地推进.  相似文献   
30.
泰、傣是同源异流的民族。作为百越族群的分支, 泰、傣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在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泰、傣民族在传统文化方面形成了许多共同的和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在语言、传统习俗和宗教方面, 但作为生活在不同国家的民族, 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不少不同之处。近代泰、傣民族的发展在近代化进程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方面更是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之处。在经历了战后50多年的发展后, 当代泰、傣民族的文化和发展面临现代化对传统、全球化对民族化等重大而又类似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