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一个土地贫瘠、位于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半山村,要实现年人均纯收入从2800元提高到4600元,全面解决入学难、吃水难、就医难、出行难,完成连户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少年?黑水县色尔古乡地渔村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两年半的时间。地渔村,一个昔日全县出名的"后进村",依靠组织建设、异地搬迁、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转变。组织建设解决"软骨病""针对地渔村‘三职’干部空缺的实际,我们首先选好配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并由镇上驻村干部带队领导担任  相似文献   
22.
"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日美经济框架对话"是战后日美双方缓解贸易摩擦的三大谈判机制。对三大谈判机制及其各自内部子议题的对比研究发现,贸易谈判中外压强度和谈判有效性之间并不存在对称关系。在这些谈判机制中,美国对日外压与日本国内的内压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双层博弈。内压的结构与价值诉求、利益指向是分析贸易谈判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23.
贺平 《青年论坛》2011,27(1):72-76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哲学层面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质上是生产力的分配问题,帮助大学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同时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岗位,这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调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科学的推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也才能使学历教育真正成为学力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4.
法律事务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但是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主要是借鉴法学本科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师力求教法创新,但弊端已经显现,因此结合我校实际研究适合法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意义重大。本项目从法律事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市场的细化分析入手,探讨了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就业岗位群;分析了全国乃至我校的法律事务专业的现状;研究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非常夫妻财产制之缺位与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度是基于夫妻关系正常状态下的一种立法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婚姻关系中各种非常态情况存在的现实。因而有必要设立非常夫妻财产制以弥补现行夫妻财产制度之不足,从而促进婚姻家庭领域法律公正价值的实现,并有效保护第三人经济利益,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26.
落日黄昏,农家女正在河边洗衣,她的面前突然出现一个幽灵般的男人; 大山的安宁被打破了,恶魔疯狂的兽性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女性 苦泪滔天,悲歌不止。 太行山怎能容忍罪恶!  相似文献   
27.
贺平 《人民论坛》2021,(5):122-125
日本农业生产面临少子老龄化加剧、农业劳动力流失、耕地非农化等问题,加之日本农政改革与各方利益紧密牵连,始终难以大刀阔斧急速推进。对此,日本政府的农政改革主要集中于三个焦点:提高农地集约化、保障农业从业者收入、加强农业规制。同时,积极开放的“进攻型农业政策”和强势政府的农协改革也是日本农政改革破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印度的立场和态度深刻影响着RCEP谈判的进程和走向。印度参与RCEP面临着"反贸传统"的抵制、在亚太区域价值链中存在感和融入度低下、已有FTA产生的"副作用"和"反作用"等主要障碍。为此,印度应积极发挥国内特定利益集团的正面拉动作用,以务实态度推动RCEP初步协议的达成,并避免照搬其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的立场和技巧。共同推动RCEP谈判稳步向前,应成为当前中印经贸合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9.
基于个体主义视角下有限理性与有限自利的假定,贸易政治学的研究逐渐从国家、阶级、利益集团等集体视角深入到个体本身。本文试图超越传统的要素分析模式,从生产者、消费者、一国公民三个身份出发,对这一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并考察不同身份背后占据主导的要素动因及其相互联系。第一,作为生产者,由于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个体的就业和收入受到贸易开放程度不一的影响,决定人力资本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个人的受教育水平。第二,作为消费者,个体受到消费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消费者身份的强弱或消费活动对日常生活的相对重要性、"移情"作用三大因素的影响。第三,作为一国公民,"政治人"的角色使价值观、认同、忠诚度等非经济因素也对塑造个人贸易偏好起到重要作用。论文进而分析了个体的贸易政策偏好以及分散的利益群体的选举影响与政治后果,并探讨了上述研究在方法论和数据处理上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理论研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0.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人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口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个发展问题,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党全社会对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完善的发展历程,有经验也有教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几经波折,成功地启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