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1.
“全球化”:一个不切实际的构想复旦大学教授金重远有关“全球化”的议论由来已久,甚至有人断言,不久将出现所谓“全球性的世界”。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我对此深表怀疑。世界面临共同问题不等子“会球化”如果说汉堡包、肯德基逐渐为东方人所接受,法国时装风靡世界,...  相似文献   
12.
200多年前的拉美独立战争摧毁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却未能使这一地区摆脱贫困和落后.其主要原因为战争并未改变当时的社会结构,而是保留了大庄园制,听任考迪罗主义猖獗,并横遭美国的侵略.近年来拉美劲吹变革之风,左翼和中左翼政府纷纷上台执政,对内推行各种改革,努力改善民生;对外则倡导加强合作,抵制美国的欺凌,共同提高拉美在国际上的地位.拉美的面貌为之一新,标志着它走向历史的拐点,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美国长期把在中美洲开凿一条联结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作为自己的国策。在把英国排挤出局后,美国把目标瞄准巴拿马地峡。1903年11月,推行大棒政策的西奥多.罗斯福藉助法国政客布诺-瓦里亚挑起所谓"巴拿马革命",强行将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离出去。随后美国又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并设立完全由它控制的运河区,将其变为国中之国。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迫使美国在1999年底将巴拿马运河及运河区全部归还给巴拿马。  相似文献   
14.
农民问题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农民必须接受“改造”,以便融入新社会。农民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土地再分配的形式。英国、法国、美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都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并对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农民的涌入大城市,城市化遂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阻止它的某些消极后果在中国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6.
塞尔维亚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不起眼的小国,总面积只有八点八万平方公里,比我们的江苏省还小,但在历史上却一向轰轰烈烈,不屈不挠,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辉煌和动人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此次在法国只有九个月时间,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自然想去了解一下五光十色的法国史学界。然而由于逗留时间不长,故尽管有不少新鲜的印象和感受,但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法国史学界一瞥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苏联倡导集体安全政策,试图与英法共同遏制德国的对外扩张,但屡遭挫折。1939年,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的失败迫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二战期间,苏联极力维护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在美英等国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情况下承担抗击德军的重任,并在构建战后世界格局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维护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苏联在二战中推行的外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两个拿破仑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兼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四大因素有关历史人物的争论,古今中外皆有之。在世界历史上,盖棺尚不能定论的大人物亦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大体上有以下4个方面:第一,政治气候的影响“文革”前,我国史学界受苏联学术研究的影响,而更重要的则是在当时左的思潮的支配下,认为革命性越强越好,如,对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推崇备至,而对愤激派则尤为赞赏;至于吉伦特派和裴扬派,尤其是裴扬派则颇遭非议,一概斥之为保守派,甚至是“反革命”。这种情况随着文革的结束,清算了左的思潮后才得到纠正。又如,在意大利统一三雄,即加里波的、马志尼和加富尔的评价上,也…  相似文献   
20.
2002年4月法国举行总统选举,极右翼候选人,国民阵线主席勒潘在首轮角逐中出人意料地获得17.02%的选票,击败了呼声很高的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进入了第二轮和希拉克的较量。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了1999年10月,同样属极右翼的自由党在奥地利议会中所取得的胜利,着实使欧洲和世界都吃了一惊。虽然后来希拉克在5月的第二轮选举中轻松取胜,但法国极右势力此次掀起的风浪却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有必要追根溯源,从历史视角对“勒潘现象”作一番探讨。一还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便形成了左右两翼的政治概念,其源起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