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14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1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4篇
法律   1612篇
中国共产党   523篇
中国政治   1210篇
政治理论   256篇
综合类   145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Enze Han 《Asian Security》2017,13(1):59-73
Ever since Myanmar reoriented its foreign policy as a result of its transition to democratic rule in 2010, i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West, particularly the United States. Amid heightened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how can we underst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changing approaches to Myanmar, where China’s strategic and economic interests face unprecedented pressu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ose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response to three militarized ethnic conflicts along its border with Myanmar before and after Myanmar’s foreign policy reorientation. Draw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tatements and Chinese media coverage of the 2009 and 2015 Kokang conflicts and the 2011-2013 Kachin conflic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ombined geopolitical changes and domestic nationalist signaling explain the variation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pproaches to Myanmar. The article thus contributes to ongoing interest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approaches to Southeast Asia in the wake of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72.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翰 《法国研究》2007,(2):1-11
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1918年出生于法国的圣马克尔(Saint-Macaire),2000年在兰孔逝世((Langon).他的生活经历非常丰富,不仅仅是一位坐在书斋里的教授.无论在生活的经验上还是在学术文字的领域中,他都是一位勇于探险的人,既是文学教授,也是批评家、记者和作家,著述丰硕.  相似文献   
173.
自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以后,意识形态在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也随之展开.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无休止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渗透,使苏联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4.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父母与成年子女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房屋出售给子女,如合同并未实际履行,仅以获取子女之小孩学区资格为目的,应依主客观情事综合认定该合同系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归于无效。子女配偶抗辩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实为赠与,应负相应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5.
韩君玲 《法学杂志》2007,28(1):126-129
生活保护基准的制定是日本生活保护行政展开的出发点,对于其如何有效地进行法律规制,是日本生活保护法所规定的生活保护请求权实现程度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从法学角度对日本生活保护基准制定行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能够为今后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基准制定的统一化、制度化及法律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6.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年底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要研究完善政府机构设置,实现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①  相似文献   
177.
犯罪对象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发民  康诚 《法学研究》2007,29(5):121-128
刑法学者之所以在不同场合赋予犯罪对象不同含义,是因为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传统犯罪对象概念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重构犯罪对象概念,将“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与“犯罪客体的直接物质承担者”两种含义适当分离,在理论上区分为直接犯罪对象与间接犯罪对象,二者作为犯罪实行行为指向的事物,有时可发生部分重合,但功能上并不相同,不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分析眼部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为此类鉴定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2016~2019年受理的108例眼部损伤程度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鉴定时机的选择、鉴定材料的利用、检验方法 的采用、损伤的论证、标准条款的理解等问题是重新鉴定与原鉴定意见不一致的常见原因.结论 针对上述...  相似文献   
179.
随着我国"问责风暴"向"制度问责"的转变,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安行政问责制就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目前制约公安行政问责制功能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安行政文化滞后、职权划分模糊、问责主体角色缺位、警务公开度有限和警察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针对上述制约因素,营造公安行政问责文化、严格划分权责界限、强调异体问责、加强警务公开以及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就构成了完善公安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0.
一、两种激励思路及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和教育部等部门的部署 ,我国事业单位正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目的 ,是“通过制度创新 ,配套改革 ,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 ,2 0 0 0 )。用管理学术语 ,“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激励 ,使他们形成强有力的现实性工作动机 ,以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组织业绩的提高。“调动”积极性和“激励”工作动机这两个命题意味着 ,工作人员需要被激励才有工作的推动力量。如果不进行激励 ,则或者缺乏工作动力 ,或者工作动力低弱 ,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