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348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1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信赖原则具有平衡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与交通建设事业发展、限制过失犯罪成立范围的功能,其适用条件有严格的限制。国外关于信赖原则的立法、判例对我国在刑法理论、立法领域引入该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目前的交通设施环境、法治观念等已经基本具备了适用信赖原则的条件。  相似文献   
882.
樊小琳  张隆  李坚 《学理论》2010,(27):295-296
结合作者组织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结果,为今后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3.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健全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学生既是文化教育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概括而言,…  相似文献   
884.
社区矫正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如何确立适合我国发展要求的社区矫正制度,并非易事。本文借鉴英国和美国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885.
成龙 《岭南学刊》2006,1(5):33-37
海外对江泽民思想的评价有“背离否定论”与继承发展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背离否定论”在思维方式、现实掌握、理论逻辑等方面都存在着对江泽民思想和实践的误解。继承发展论在内容上尚缺深刻性和系统性。江泽民依据时代发展和中国现实的要求,从六个新视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86.
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我国的地方合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当前蓬勃发展的地方合作,丰富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来源,强化了省级政府的协调权力,改变了地方政府谋求利益的方式,有利于地方政府间的共赢。同时,地方合作的深化使得政府间关系呈现网络状的发展态势,导致了区域的重新整合,也使得城市群(圈)的地位更加突出。地方合作对政府间关系的这种拓展,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8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rious widening of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economic disparitie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ubstantially lower standard of living, and lower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as 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region. The causes of these disparities include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government policies that address market distortion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hat favors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an imbalance in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void further deterioration and a further widening of the disparities, Chinese leaders have embarked on the so‐called ‘Go West Program’. By adopting the node–axle theory,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at selected areas in the western region be considered as pilot nodes for this development, with each node networked to other axl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s policy declaration on the ‘Go West Program’ should not lead one to be overly optimistic about this program. Evaluations of investment prospects in western China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onstraints inherited by the western regions: a weak legal system, local government inefficiency, and inferior infrastructure and labor quality.  相似文献   
888.
This article seeks 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s of growth management reform in the American states. First, it builds on prior research on agenda processes in other policy arenas to identify four "ideal" types of growth management reforms with empirical referents in the states: quantum, emergent, convergent and gradualist. Next, the political dynamics associated with each type are culled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eight states pursuing such reform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review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for those pursuing growth management reform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889.
8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