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64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随着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作为我国重要基本法之一的刑法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断修正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对原有刑法典做了全面、系统的修正,回应了新时期、新形势对刑事立法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同时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宽严相济”的法律思想。此部修正案兼顾了“严”与“宽”两个方面,既强化了刑法对社会治安大局的控制力,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感,又有益于减少社会对抗,促进和谐稳定。可以说,刑法修正案(八)真正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上升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92.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如何凭借个人主义话语从传统家庭走向现代共同体,可以呈现中国现代化早期社会关系结构转化的内在脉络。“新青年”个案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团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转换模式,即“认同—创伤—修复”的叙事结构。其中个人主义话语的工具性作用在于将对传统家庭的怨恨式认同传递和转化为对现代团体的弥补式认同,新青年从“爱有差等”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转向在现代共同体中寻求“平等之爱”。这一叙事模式在五四前后具有一定普遍性,现代团体被“新青年”体验和阐释为一种传统家庭共同体的修正、补充与扩展。这提示在“家本位”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关系社会原理对于现代共同体的普遍主义原理,在抗衡和消解的作用之外,也具有激发其需要、促进其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3.
过往针对青少年和手机的研究,较多关注病理性的成瘾行为,而对更常见的习惯性手机使用及后果探索有限,少有量化研究大规模考察手机使用对青少年睡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298份全国青少年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考察我国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依赖情况,以及对睡眠、记忆的风险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程度较轻,但也对睡眠和记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风险因素;男生比女生、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易依赖手机,女生比男生睡前使用手机更多;手机使用与手机效能是影响手机依赖的因素;减少睡前手机接触,能降低手机依赖对青少年睡眠和记忆的负面风险。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手机对青少年睡眠的影响,为青少年发展和媒介使用评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94.
视野     
教育不是填满杯子,而是把灯点亮3月20日,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官网发布了《关于“泛美春假”的放假通知》,安排全校师生4月1日至7日放7天春假(含清明节放假时间)。该通知意在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和爱情的美好。消息一出,羡慕声四起。7天的踏春假里,既有学校给学生减压的努力,更触及了美育浸润人心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