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5月6日至14日,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大会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第五届残运会组委会名誉主席李瑞环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35个代表团经过8天的顽强拼搏,创造了一大批优异成绩,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5月15日至5月20日,第十次全国助残日前夕,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人事部、公安部、文化部、国内贸易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团中央、中国科协和中央文明办等部委的负责同志分别走访看望了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的2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北京市盲校。5月1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由萨金特·施莱佛率领的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代表团,双方就促进特奥体育运动的发展进行了亲切交谈。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外交  相似文献   
62.
陈云云  刘诚 《前沿》2011,(5):25-28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推进,需要立足中国国情,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努力完善动力机制,并且注重发挥广大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从学理上理清这些问题,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无疑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3.
中国当下政党制度的选择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一个适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政党制度。如果从政治文化视阈来看,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契合是其获得文化合理性的基础;对近代中国社会多元政治文化的尊重与承认是其建构的现实土壤;对社会大众民主价值追求的积极而有效的回应则是其永葆先进性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4.
一、《社会保险法》的立法要点 《社会保险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部社会保障法律,填补了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空白。《社会保险法》关于“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立法宗旨,在整部法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5.
《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成都市完善事业单位分配办法指导意见》以及系列配套改革方案已经出台。该系列方案对成都市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作出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66.
3月1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特奥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际影星、慈善大使施瓦辛格中国特奥世纪行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3月3日,首都及全国各地举行全国第一个爱耳日活动。卫生部、中国残联等10部委和北京市39家医疗、康复、特教及预防研究机构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共同举行“爱耳日“宣传咨询一条街活动。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对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法治形成的论述,阐释了西方法治传统背后深藏着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命运的精神力量是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精神。自由主义是从要求法治开始的,和法治紧密相连。自由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就是一部法治原则形成的思想史。  相似文献   
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来说则具有决定的意义.应当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文献研究一般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从文献研究的基础依据、基本原则、价值取向、成果表述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9.
70.
刘诚  刘沂江 《理论月刊》2010,(2):108-110
中观经济法主体作为与企业——市场体系和政府——国家体系相并列的第三体系,其基本使命在于弥补“双重失灵”,构成宏观经济法主体、中观经济法主体与微观经济法主体相互协调、相互弥补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