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唐伟 《发展论坛》2002,(2):21-22
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这个论断精辟阐述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对增强全党同志的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就要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一、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  相似文献   
22.
新时期,要选好人,用好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广开进贤之路,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3.
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中国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出于民族主义的冲动或集体的自我意识幻觉。中国模式的讨论既需要世界视野,也须有本土情怀;既需要学术品格,也须有民间立场,只有在一个多元共生和共识的基础上,讨论的建设意义才能凸显。通过生成性的概念策略达成的概念共识,不仅使中国模式的建设性讨论成为可能,从而也将中国模式解释为一个公共论域的意义话题。遵循中国改革发展的进路,中国模式的价值共识必然是在国家与全体公民的双向互动选择间展开,换言之,中国模式的价值选择逻辑并不独是国家主体的意识形态设定,中国模式的价值共识必然是神圣性、政治性与世俗性有机融合。中国模式是现代中国的模式,是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更是全体中国人选择与认可的模式。  相似文献   
24.
当前,“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的盛行,既让大量资金“脱实入虚”加剧泡沫,也进一步助长了“一夜暴富”的浮躁社会心态。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但现状却是虚拟经济“赚快钱”,实体经济发展难。  相似文献   
25.
26.
电影《百鸟朝凤》引起热议,是乡愁情结、电影艺术、资本市场三者竞相角力的结果。在学界,由此引发的则是百年乡土想象与写作如何可持续的话题。在城镇化/城市化继续高歌猛进、中国当代农村持续空心和萎缩的现实面前,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任何一种"乡土"叙事类型,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凡此种种,既不是"现代性"一言所能蔽之,也不是"发展"的悖论所能完全解释,而是必须回到当代中国的复杂现实中去予以清理和正视。  相似文献   
27.
唐伟 《人事天地》2014,(11):63-63
<正>本刊讯(通讯员唐伟)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在灌阳县西山坪工业园区举办焊工技能培训班,经过45天的培训,50名学员结业。经过考试考核,有39名学员取得《焊工职业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双证书。  相似文献   
28.
<正> 鉴于社会上见死不救的行为屡屡发生,早在2001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就有32名代表提出增加"见死不救罪"。2004年12月15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记者综合报道, 再次将设立"见死不救罪"的问题提出讨论。记者给"见死不救"下了一个定义:"何为见死不救?眼见他人陷入险境,自己有责任救助或有能力救助而袖手旁观,这就是所谓的见死不救"。  相似文献   
29.
前不久,姜焕文开办"全国举报网"网站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叫好,有人担忧,对姜焕文的处理--关闭网站,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30.
突发事件是新闻,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党政官员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本身也是新闻.据&lt;中国青年报&gt;1月5日报道,日前,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的市长参加了“应付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市长研讨班“,这次研讨班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干部培训中心和中国市长协会主办的,中心内容是危机时刻如何与媒体沟通,也就是培训市长们应付记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