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工会是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劳动者的直接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会是以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劳动者的直接代表的身份,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工会不仅是个社会政治组织,而且首先是个社会经济组织。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工会是直接产生和存在于经济活动中。工会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以劳动者——工人阶级代表的身份。运用经济手段,直接介入经济生活,通过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会在生产力发展中的这种身份和地位,具体地体现在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  相似文献   
32.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碳排放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缔约国的碳减排标准。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已跃居世界首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居世界第二。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可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充分利用碳排放的信用额度,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在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同时,增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3.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随着劳动关系的变化,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是急需我们从理论上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工会运动的历史性转变,对于工会最主要的要求即是必须真正成为劳动者的代表,成为劳动者集体劳权的代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完成协调劳动关系的社会任务。一、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工会要在劳动关系的协调中发挥作用,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劳动关系中的基本身份,这就是工会是以劳  相似文献   
34.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工作领导的通知,全总在第十一届二次执委会上,也遵循党中央有关工会工作的指示,总结了去年的工作,确定了今年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我们作为工会学系的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学习,积极宣传贯彻党中央和这次执委会精神,以奋发进取的姿态,努力改进和加强工会学的教学工作。根据我们现在的认识,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加以贯彻。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工会学的理论教学,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宣传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的领导,密切党与工人阶级群众  相似文献   
35.
关于我国工业事故频发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安全卫生权,是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职业安全卫生权是关涉劳动者生命健康的一项重要的劳动者人权。工业事故又称劳动灾害,是危害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最直接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权利被侵害,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我国也相当严重地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仅从安全工作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必须从劳动者基本人权保护出发,  相似文献   
3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会应该代表谁?笔者认为作为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工会,只能是工人阶级群众,或称是职工群众的代表。把问题讲的更明确一点,工会主要应该是工人阶级中被管理者部分的代表,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工会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这种特点是由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的基本矛盾、工人阶级在政治上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工会本身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的基本矛盾工人阶级内部的基本矛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贯穿工人阶级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和影响工人阶级内部的其它矛盾,并由此推动工人阶级前进的矛盾。  相似文献   
37.
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几个原则问题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立法依据:民法还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是以《合同法》为依据还是以《劳动法》为依据?这一问题在立法之初便有不同的认识。有论者认为,《劳动合同法》既然涉及合同,就应该按照《合同法》的原则平等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这种观点基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平等主体的假设,对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给予平等保护,即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同等力度的保护。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劳动合同法》纳入了民法体系,以民法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中国劳资关系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开春以来,随着各地用工喊“渴”,人们把矛盾的焦点投向了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同时,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劳动力薪酬待遇的合理与公平。凡此种种,都给我们提出了具有现实思考性的劳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9.
关于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界定与特点常凯研究劳动关系,必须要对劳动关系的主体进行界定和分析。这是进行劳动关系研究的基本的和首先的问题。本文拟对于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的界定与特点,作一简要的分析。一、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学科,对于劳动者...  相似文献   
40.
经济全球化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在1998年提出了“体面劳动”的口号。所谓“体面劳动”,主要是指“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的权利”。“体面劳动”作为一种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这一口号不仅已经成为世界劳工运动的基本目标,也成为各国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