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两个共同"思想的内涵深刻,是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客观而精辟的概括,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大创新:首次把民族关系界定为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提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八个字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位,这是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努力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推进协商民主,是基层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充分认识基层协商民主的必要性协商民主指自由平等的行为  相似文献   
33.
近些年,电子信息化建设使得我国政务数据管理水平迅猛提升,也对我国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相关数据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我国大数据发展的进程,对加强政务数据精细化管理进行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从近百年来的历史实践中得到的一个结论.然而,近几年,国际上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机,刮来一股又一股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阴风,国内一些搞自由化的人与之紧相配合,说什么“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指导思想上也应当实行多元化.”一时间,“意识形态多元论”、”真理多元论”、“世界观多元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学派”等论点,不径而飞.这些论点的实质在于企图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有些党员和干部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也产生了某些糊涂认识.为此,有必要重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主义.  相似文献   
35.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它是在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特定时历史条件和长  相似文献   
36.
一 提高职工素质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公民和民族素质的主导力量和主要组成部分。我师近些年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实践告诉我们,提高职工素质首先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二 要使职工意识到“依靠”这一历史命题所赋予自己肩上的使命  相似文献   
37.
图木舒克市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丝绸之路是其典型代表.农三师党委将图木舒克市的建设、发展定位为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将"文化戍边"融入"屯垦戍边"中,在城市建设上突出兵团特色.  相似文献   
38.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和积极情感。有自信,才会正气充盈、勇气爆棚,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组工干部要敢于攻坚、勇于克难,自觉培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做一名苦活累活乐接手、急事难事能干成的合格组工干部。  相似文献   
39.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工作——“从来没有中国人的体质数据能够被这样全面地记录下来。在郑连斌和他团队的坚守下,中国最大的民族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得以建成,一幅详尽的‘民族体质地图’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40.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问题的兴起,导致能源安全观的重塑,追求供需安全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被一种新的综合能源安全观取代。综合能源安全观不仅涵盖了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而且广泛地涉及环境、气候和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一些重大的能源安全问题,包括能源储量集中于战略空白区、能源需求的集中、能源资源密集型国家去稳定化、不可抗力、能源运输阻塞点、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资源民族主义和气候变化。除了这些具有普遍性的能源安全议题外,中国能源安全还有其特殊性,化石能源峰值,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过快,不仅制约了化石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进口依赖度将不可逆转;从全球化时代的综合能源安全观来看,中国严重依赖煤炭,形成了一种不安全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下,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在于加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相关技术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归根结底,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框架下,重构能源消费体系对于解决上述所有安全问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