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即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潮认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是,当我国城市化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为什么反过来又强调  相似文献   
22.
<正>2010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厦门、漳州、龙岩等地,强调要"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三个切实",一个是讲经济,一个是讲社会,一个是讲党建。只要深入思考,就会发觉这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虽然和“非典”的重要启示有很大关系,但还有着更深刻的内在必然性,即它是和党中央思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的过程。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引导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4.
论输入型通贷膨胀与金融危机许经勇1994年,我国政府尽管采取全面紧缩国内需求的对策,但通货膨胀之势仍然有增无减,无论是通货膨胀率,还是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都是前所未有的。于是,理论界便把眼光放在涉外经济的影响上,形成了所谓的“输入型”通货膨胀观点。19...  相似文献   
2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厦门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遍布岛内外各区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城中村"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市的缩影。既是农民工的聚集地,又是小产权房的密集区。"城中村"是城市转型不到位的产物,是土地城镇化超越人口城镇化的表现。由于"城中村"村民户籍含金量明显超过一般市民户籍含金量,要把"城中村"村民转变为市民,比把农民工转变为市民,艰难得多。改造"城中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各处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6.
2015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产品库存量过大倒逼的。即农产品供给与农产品需求不协调,或者说农产品供给结构性过剩引发的。与非农产品相比较,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较小,价格调节的空间较小,再加上政府对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价格的过度干预,导致粮食价格严重扭曲,不能反映市场真实需求,库存量因此越积越高。以"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新走向便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实践经验表明,"去库存"与其在价格上做文章,毋宁在价值上做文章,以及在调整农业结构上做文章,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7.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是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正处在第三次转型,即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公平、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新体制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那么,"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联系,将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8.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化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并由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体制改革。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差别不仅没有缩小,还呈扩大的趋势,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别的制度与体制基础依然存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因此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上升到化解“三农”难题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29.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应当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由矛盾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在经济体制领域里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革的过程。改革论与矛盾论是相辅相成的,同时改革论是从矛盾论引申出来的。这就必须从分析矛盾开始。应当这样看,首先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不是毛泽东,而是列宁。1920年5月,列宁读布哈林的《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当他读到书中写的“资本主义是对抗的矛盾的制度”一语时,批注道:“极不确切,对抗和矛盾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  相似文献   
30.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建设、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于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即就"三农"论"三农"。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明确指出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提法。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