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正>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社会的第二次转型。如果说第一次转型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那么,第二次转型则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公平为准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  相似文献   
73.
<正>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与特殊优惠政策相辅相成的经济特区曾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殊优惠政策的逐渐弱化,人们对经济特区的关注随之逐渐淡化,并发出经济特区还"特"不"特"的疑问。2010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74.
许经勇 《湖湘论坛》2000,13(2):21-22
债权转股权是一种延缓风险爆发时间的暂时性应急措施。为什么“债权股”政策供不应求,它的背后潜伏着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75.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一方面是国有经济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滞后。为了把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就必须把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考虑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差别性。不能笼统地说,一切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76.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差别呈扩大趋势,“三农”问题愈来愈凸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提出,意味着中央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愈来愈清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只有农村经济繁荣了,城乡差别缩小了,农民进城的成本和政府承受的公共产品的负担才会相应降低,我国的城镇化才有可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7.
正确认识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对贷款规模的直接控制,基本上就可以控制住货币的供应量;那么,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贷款规模的控制作用必然会逐步削弱。这一方面是因为单纯依靠直接行政办法,已经无法控制住投资规模,因而控制不住货...  相似文献   
7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那么,应当如何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给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是我国农业发  相似文献   
79.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前几年才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1957年10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当时,由于集体化速度太快、公有化程度太高,尤其是后来的“一大二公”的农村人民公社化,  相似文献   
8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支持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已基本消失,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因素尚在形成之中,因而导致经济自发增长的能力减弱,内在收缩力度加大。1996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软着陆"之后,国家仍然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爆发危机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以及保证香港经济繁荣,中央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在客观上形成外部通货膨胀与内部通货不膨胀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在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上涨,而且表现在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下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