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1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阿碧 《检察风云》2005,(2):30-32
~~都是基因惹的“罪”?@阿碧  相似文献   
32.
嫁不出去     
现在,越来越多达到婚龄的女孩子开始有一种紧迫感了,她们自己开始担心或是让自己的亲戚朋友担心嫁不出去了,这是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运动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后遗症。通常来说,男人之所以喜欢女人,是因为女人身上的那种“女人味”。如果女孩子自认为男女平等了,行为处事就  相似文献   
33.
车祸之痛     
一次原本应该高高兴兴的春节出游,因为一场严重车祸的发生,瞬间变成一场生死永别、伤心欲绝的人间惨剧.  相似文献   
34.
阿碧 《检察风云》2006,(3):35-37
2006年1月,为彻底打击"黑中巴"在无锡市的恶性非法营运行为,无锡市公安局将重拳打击"黑中巴",并首次动用防暴警察携冲锋枪上岗稽查,这是无锡地区最大力度的一次联合整治行动.流窜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黑中巴"已经形成一股恶势力,近期在惠山区发生了一起暴力劫走被扣中巴车事件,一些黑中巴车主纠集数十人携带棍棒等凶器威逼工作人员,强行抢走了被扣的3辆报废中巴车.为彻底打击"黑中巴",整治行动将首次引入武装执法,动用执法人员50多人,分为四组,每组配两名手持微型冲锋枪的防暴警,采用分段检查,设卡稽查.  相似文献   
35.
一吻定罪     
阿碧 《检察风云》2006,(18):30-32
5名少女接连被同一名凶手杀害,且遭遇了性侵犯,就在第5个少女被害之后,凶手自此销声匿迹了。10多年过去了,当年参与连环杀人案侦破工作的小警察迈克尔·杰斐已经是索拉市警察局的局长了。当所有的媒体和当事人差不多对这些案件已经遗忘了的时候,一个新的线索出现了……迈克尔·杰斐局长决定再次参与此案的侦破工作。2006年5月9日,隐匿了20多年的凶手终于伏法归案。  相似文献   
36.
阿碧 《检察风云》2006,(20):36-38
2006年4月12日,<科学美国人>的资深记者马克·阿尔伯特坐在自己的家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观看电视连续剧<法律与秩序>(Law & Order).  相似文献   
37.
指甲为证     
阿碧 《检察风云》2012,(21):42-44
在不少影视剧里出现过的凶杀案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弱势的受害者会不由自主地挣扎,用手拼命抓向一切可能抓到的东西,包括现场的物体、凶手的衣物和肉体。这些被指甲抠下来的微量物质会残留在受害者的指尖,有时是在指甲盖上,更多的是在指甲缝中。法医们提取这些物质,可以为破案寻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比如可能初步推断出原始的案发现场,也可能查找到凶杀嫌疑人。当然,死者的指甲本身也是很好的线索,可以用于判断死者的遗传特征、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目前,指甲在法医学中已经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检材。随着法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指甲在法医实践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8.
机械陷害     
阿碧 《检察风云》2012,(5):58-60
在一些特别的案件中,找不到有关凶手的任何痕迹。更为蹊跷的是,多名证人能证明案发时嫌疑人不在现场。这可能吗?完全可能!在古代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犯罪嫌疑人在只有被害人可能途经的某处事先挖好陷阱或布置好套索,被害人经过时踩中机关就会受伤甚至丧命。这就是“陷害”一词的来历,也说明了“挖坑害人”在古代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毛发作证     
阿碧 《检察风云》2014,(15):39-41
在案发现场,办案人员不会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包括一些不起眼的痕量证据,比如毛发。细细的毛发中含有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吸收来的大量化学物质,是很好的法医鉴定对象,在案件侦破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体毛的结构和特征要了解法医如何从细细的毛发中寻找到有用的破案线索,则首先需要了解体毛的基本结构。体毛是分布在人体表面的毛发的总称。  相似文献   
40.
细菌破案     
阿碧 《检察风云》2010,(10):28-30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某地发生凶杀案后,法医和警察立即奔赴现场。现实之中也是如此,法医会对案发现场的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尤其是那些我们平常人可能会忽略掉的细微证据,这被称为“痕迹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丝马迹”。无论是“蛛丝”还是“马迹”,我们用肉眼仔细去寻找都能够找得着的。然而,有一些痕迹是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比如说细菌。随着微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法医学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将逐渐成为破案的利器。在显微镜下,细菌好像会说话了,它们会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