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0篇
  免费   635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240篇
世界政治   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5篇
法律   1643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484篇
政治理论   182篇
综合类   81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余可 《学理论》2009,(26):221-223
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从发展、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三个方面出发,结合高校财政学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情况,从财政学教学和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利益出发点三方面阐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财政学发展方向和演变趋势,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财政学教学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措施,以适应科学发展观对于财政学教学和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日趋密切,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摩擦逐年升温,特别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此起彼伏.本文以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实例为依据,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而后提出缓解贸易摩擦的措施.随着中日双方的相互协调和经济发展,中日农产品贸易将在摩擦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This research combines insights from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institutional theories to examine the growth of Chinese nonprofit revenues. The authors propose the concept of embedded government control (EGC)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hip along two dimensions: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nonprofits’ public fund‐raising qualifications and the political embeddedness of nonprofits with the government. Using a data set of 2,159 Chinese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for the period 2005–12, the authors test hypotheses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EGC for nonprofit revenues in China following two major external shocks: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and the Guo Meimei scandal in 2011.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EGC can help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obtain more government subsidies, donations, and market revenues. However, external shocks may either strengthen or weaken the enabling role of EGC in helping foundations acquire relatively more donations.  相似文献   
104.
收入分配和社会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完善的收入分配体系和合理的社会消费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历史数据并运用协整模型测算中美两国边际消费倾向,可以揭示中美两国国民消费行为差异,以及两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对社会消费结构不同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国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整体的消费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增长,成为保证中国国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5.
隐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隐私意识的提高,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政治上,公私领域的划分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上,人们对本能、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其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动力;文化上,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其存在和发展更具多样性。隐私是一种事实状态,不等同于隐私权的客体,更不等同于隐私权。  相似文献   
106.
舆情预警是公安机关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改进舆情监测工作,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安部门需要做好舆情规划、舆情收集、分析处理、舆情预警四个环节的工作,把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作为重点,同时利用先进技术作为保障。对于公安新闻的处理,公安机关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网民直接沟通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7.
基准时间是宏观历史过程中的临界点,标志着一连串的重大变革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基准时间具有九条标准,可以分为一等基准时间、二等基准时间和三等基准时间。20世纪的基准时间主要包括三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和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生的变革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前后的变革都要来得更为深远。将20世纪的三个基准时间置于两个世纪的视角中加以审视,可以突出现代性革命,这种视角能够观察20世纪的三个基准时间在正在展开的"全球性变革"这一大的主题下是否会相互联接、是如何相互联接的。20世纪国际政治的关键事件,都应该被视为19世纪"全球性变革"所引发的发展态势和挑战的后期结果。  相似文献   
108.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109.
郑汕  刘利勤 《和平与发展》2012,(2):15-21,70
美国"重返亚洲"是美国"焦虑时代"的"应急反应",随着美国对亚太事务的深度介入,这种"应急反应"已转变成为美国完整的"亚太战略"。从地缘政治考量,美国的亚太战略是以巩固亚太传统的盟友关系为基础,以化解中印崛起带来不确定变量为重点,以插手热点敏感问题为手段,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战略的体现。"围堵中国"只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可利用美国亚太战略的空间错位,强化共同利益纽带,巩固周边安全格局,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0.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