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任晓 《中国减灾》2004,(7):43-43
凡是危机,都是一种使人们处于危险、困难境地的事件或情形,城市危机也不例外。说危险,是因为它可能或已经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说困难,是因为面临危机的人们,尤其是决策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有效地作出反应,尽可能减少危机造成的破坏。最佳的选择,当然是预防危机,防止危机的发生,然而危机的发生却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可能起于自然原因,可能起于人为原因,也可能起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2.
“人的安全”概念强调普通人的安全和福利以及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幸福。它已成为新的研究和政策议程的组成部分。人的安全从出现开始,就在中国学术界得到了讨论,但政府很少使用该术语。就政策领域而言,中国式“人的安全”路径的一个特点就是接受或发展了人的安全的思维并付诸实践,或是殊途同归,但不使用“人的安全”这一特定术语。然而人的安全的本质却反映在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中,并且随着国内政策思想而转变为“以人为本”。人的安全已经嵌入中国的安全思维中。作为理解、解释以及更好地分析安全的新视角,引入“人的安全”和“以人为本”是对研究和政策议程的一个积极发展。在中国语境中,尽管“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非人的安全最完美的对应物,但它至少表明,当处理国内外与安全相关的事务时,个人安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比起接受“人的安全”这个术语本身,中国更愿意将人民的安全(和幸福)作为政策导向。“以人为本”和人的安全是互相联系和本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3.
邓小平有关所有制变革的观点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多元所有制界定的演进过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4.
今人对昭君故事的研究已很全面,但是仍未将域外汉籍中的相关文献纳入研究范围。以昭君故事为蓝本的越南诗传《昭君贡胡书》,是在越南遭受法国入侵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二征"历史故事与中国昭君出塞的故事而衍生出来的。在前人对中国昭君故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越南诗传①《昭君贡胡书》为考察对象,追溯其故事源流,对于促进中越文化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5.
权威人士表示,在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中,应借鉴有限赔付、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机制等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实践中较为成熟的做法.应考虑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职能,包括适度的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职能,强化对制度参与各方的激励和约束.酝酿逾十年之久,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步伐有望加快.  相似文献   
26.
安全——一项概念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晓 《外交评论》2006,7(5):36-45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和厘清安全概念的源流和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变化的理论意涵。在以往约三十年间,人们是通过在“安全”一语前添加修饰语来发展“安全”这一概念的,譬如,“综合”指的是各方面、各领域的;“共同”是指与对手或竞争者共享安全;“合作”表征的是通过何种途径达到安全;“人的”则突出了安全的新主体。不管是共同安全、合作安全,还是中国的“新安全观”等等,其宗旨无不是在于努力走出“安全困境”,从而进入新的安全境界和新的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27.
成长中的新兴阶层不仅是决定中国多元阶层社会的发展变局走向,也是观察中国转型社会稳定与否的重要依据和表征。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观察,面向新兴阶层的有效政治整合是当代中国政治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面临的大问题。本文的关注集中于,在协商民主框架下寻求社会新阶层政治参与的可能途径。认为具有"参政"特质的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态中可能成为社会新阶层政治参与的管道与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28.
任晓 《美国研究》2003,17(2):151-156
在很多方面 ,美国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有不少现象都跟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历程的特性有关。若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之 ,常常需要回溯到那个建国历程中去寻找源头。研究美国精神最经典的作品 ,当属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用比较的眼光发现了许多美国不同于欧洲之处。可以说 ,这些不同与今天美国社会中的许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金会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基金会在很多国家都有 ,并不稀奇 ,但要论资产之雄厚、工作之活跃、影响之广泛 ,美国当为最。 2 0世纪 70年代末国门打开之后 ,基金会已是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事物 ,但国…  相似文献   
29.
任晓  沈丁立 《美国研究》2003,17(4):145-149
20 0 3年 9月 10 - 11日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共同主办的“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也是自 2 0 0 2年起每年一度由这家单位合作举办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届 ,来自北京、洛阳、南京、上海和广州的近 30位中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贡献和缺失 ;二是现实主义思想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系 ,以及如何认识当前和未来的美国外交政策。(一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  相似文献   
30.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革命正悄然兴起,这就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知识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