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价值观更新。社会主义价值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灵魂,当下亟待从宏观层次予以确认:首先,它展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确立生命自由理想;其次,它体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确定个人平等目标;最后,它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采用集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42.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型两制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从“有无剥削”转变为“何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政府作用锁定共同富裕目标,展示了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理念和体制机制上的不同。中美贸易战属于资本主义摆脱战略困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3.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实现与社会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是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大众化意味着人们对该结论的普遍认同和实践运用。在改革背景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客观上需要经历政治实现和社会实现两个环节,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现代化持续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构成其宏大思想体系的重要特色,具有三个规定性:一是本质规定性,即实践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途径,其内容具有物质性,其形式要求确定性;二是结构规定性,即实践包括“行动”和“思想”两个要素,存在着以“思想”带动“行动”和“行动”与“思想”互动两种运行模式;三是形态规定性,即马克思主义进入实践过程之后,将体现出对“思想逻辑”和“行动结果”交替性、持续性的依赖。  相似文献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质生产是人种延续的派生形式.人类文化性源于自然性,两种基本文化类型都与人口生产方式有关.其中,西方文化属于以人口生产力为主导的类型,核心理念是"权益竞争基础上的个体图强";中华文化属于以人口生产关系为主导的类型,核心理念是"差别有序基础上的整体协作".社会主义理论源于西方文化的自我扬弃,其价值尺度与中华文化相通.当代生态危机和民族斗争继昔日经济危机和阶级斗争之后,再度挑战西方文化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整合两种文化优长,通过创新最终展现对资本主义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46.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物质生产越来越采用精神方式进行;使劳动方式越来越向脑力支出倾斜,使生产关系越来越覆盖全体人类。社会主义因此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一是用市场经济替代了计划经济;二是使公有制兼具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使个人全面发展融之以自由发展;三是用新型大国关系代替了世界革命战略。  相似文献   
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下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体现着复兴中华民族和振兴社会主义两大历史诉求;实现二者必须创新人类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建构资源配置方面市场基础作用与政府主导作用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8.
学界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成果不乏深刻见解,但很多都忽略了其最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恰恰是后者决定了"中国模式"的创新意义及历史必然性:它针对现代资本主义矛盾形成必要性,吸纳人类现代文明成果形成可能性,借助中国改革实践的渐进发展形成现实性。  相似文献   
49.
余金成 《探索》2006,3(1):113-115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理论,其发展状态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社会主义运动在上个世纪后期严重受挫,导致马克思主义被挤出世界主流意识形态;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显著成功,重新引发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作用的关注。但是,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与原创理论之间存在的区别,已演变到既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又影响改革实践深化的程度。显然,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寻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50.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的统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从中国化向现代化转变,并最终达到二者的统一,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要区别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三个层次,以明确统一的性质;二要协调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个方向,以明确统一的目标;三要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个整体,以明确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