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21世纪初东亚合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方面 ,东亚必须加强区域内合作 ,尤其是东北亚与东南亚以及中日之间的合作 ,同时还要妥善处理与美、欧以及其他地区的关系。在安全方面 ,东亚已通过东盟地区论坛等途径建立了对话与合作的基础 ,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则导致东亚合作安全新理念的逐步形成。此外 ,在东亚已经出现的集体认同趋势也将对东亚合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中国对外战略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国目前持有的文化多样性的基本态度,虽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存在着某些问题,应当在政策中加以纠正。中国对外形象的改善,从文化的角度看,归根结底取决于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并如何以这一价值观指导对外政策,求得更广泛的世界认同。中国现在处于文化弱势地位,但文化竞争并非零和游戏,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经过现代化的提升,定能走向普遍化。  相似文献   
33.
今天我们知道,早在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一年前,邓小平已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揭开了解放思想运动的序幕。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毛泽东说过的、做过的都不能动,这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对于同样一件事,人们的看法迥然不同,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已经屡见不鲜。例如对于当前形势的判断,应该是我们制订战略和政策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最基本的实事求是的起点。党的十五大认为,过去5年是我国改革与发展都比较好的时期,我们党已经确立了被实践证明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4.
当今世界文明的潮流是,肯定文化多样性,要求各种文化对于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为世界五分之一的人所拥有,而且影响波及海外。当中国迅速地在经济上崛起时,也为复兴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两岸愈益加深经济、社会、人员和文化的往来,其最高任务应当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岸人民应如何看待和把握难得的机遇,如何提高文化的自觉性,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优秀价值观,便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5.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核心价值观和对外价值观,两者构成了中国价值观体系,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中国核心价值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解决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始终困惑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矛盾、文化继承性与文化现代化的矛盾.中国对外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学习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态度.中国应当通过广泛的文化对话,使中国价值观成为人类共创共享价值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6.
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问题。共生现象并非个别的独特的现象,而是有其普遍性的。任何一种社会都包含对先前社会的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亦如此。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共生现象更为复杂,它的共生物不仅有封建主义,而且有资本主义。这种情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更加艰难,只有正确处理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共生,才能真正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37.
文章对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及问题进行了阐述.作者认为,朝鲜半岛良好气氛的创造,有利于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而促进朝鲜半岛国际经济合作的关键,在于如何实施正确的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38.
39.
中国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即开始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展公共外交,以便增进外国社会公众对中国的情况、政策和价值观的理解,创造更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就开展公共外交与建设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必须克服的思想观念障碍,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0.
俞新天 《国际展望》2023,(5):1-20+160-161
中国民间外交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后,民间外交在中国外交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愈益提高,理论创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时代中国民间外交理论可概括为“三个支柱”和“一个中心”。“三个支柱”中的经济支柱是指中国与世界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把经济蛋糕做大,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西方基于零和思维的地缘经济理论不同,中国全面开放合作的经济理论不仅有益于世界各国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升级,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文化支柱强调中国与世界各民族加强文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目前,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前所未有的自信,以平等、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世界沟通,培育人类共同价值观。情感支柱强调民心、民意对各类国家都有巨大影响,而心理情感对于人民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民间外交理论对于克服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不仅是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抹黑、诬蔑,而且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强国去争取天下人心的必经之路。“一个中心”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它意味着中国民间外交将以各国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增进集体认同,增强与各国人民的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